問題詳情

〈四〉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①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②;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③,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④,達⑤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⑥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⑦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孟子‧盡心上》)①游:游說 ②囂囂:恬淡無欲的樣子 ③尊德樂義:尊重德行,喜歡義理 ④不失義:不做不義之事⑤達:顯達 ⑥得己:保持自己的善性 ⑦見:通「現」
【題組】5下列關於本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孟子告訴宋勾踐遊說諸侯要滔滔不絕,咄咄逼人,態度囂張
(B)宋勾踐要求孟子做到「尊德樂義」、「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C)孟子認為「游亦有道」,那就是「窮達囂囂」
(D)孟子認為人生有「遇」和「不遇」,能遇就獨善其身,不遇就兼善天下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