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後續問題:>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以下簡稱「幽桿」),是人類最古老、也最親密的同伴之一。1982 年,澳洲醫生馬歇爾和華倫才分離出這種細菌,接下來十年裡,研究人員發現胃裡帶有這種微生物的人,罹患消化性潰瘍(胃壁或十二指腸壁破損)的風險將提高;而且幽桿還可能引發一種常見的胃癌。過去 100 年來,幽桿在已開發國家正逐漸銷聲匿跡,當幽桿節節敗退時,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罹患率也跟著降低,但食道疾病(包括胃酸逆流和一種特別容易致命的食道癌)卻有激增的現象。寄居在胃部的幽桿,實際上可能可避免胃酸逆流和保護食道,所以對於目前因胃潰瘍而用來根除幽桿的抗生素療法,應重新加以評估,以免傷害大於效益。玉米鬚幽桿基因庫的建立,是選取幽桿基因片段插入大腸桿菌 DNA 中,接著利用帶有幽桿的人的血清,來篩檢大腸桿菌產生的蛋白質樣本。由於免疫系統已經接觸過幽桿,血清中的抗體能辨認幽桿的一些蛋白質。其中液泡毒素(VacA),它的基因則稱為 vacA;液泡毒素除了會破壞胃的上皮細胞形成液泡空洞外,還會讓胃部抵禦感染的白血球喪失活力,減弱對幽桿的免疫反應。人類是幽桿的唯一宿主,這種細菌靠口對口、或口對臉來散播。已開發國家感染率遠低於其他地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去百年來公共衛生改善。但相信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也是造成幽桿逐漸消失的原因;即使為了任何理由短期服用抗生素,都會消滅體內的細菌。在較不常使用抗生素的開發中國家,10 歲以上的孩童 70%~100%胃裡有幽桿;相對地美國出生的小孩不到 10%體內有這種微生物,這個差異顯示了人類微生物學的一個重大改變。
【題組】38. 關於幽桿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新品種的細菌
(B)胃酸可以殺死幽桿
(C)能減弱人體對幽桿的免疫反應
(D)和胃潰瘍的形成有關
(E)是寄生於人體的有害細菌,應使用抗生素將其消滅。

參考答案

答案:C,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