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閱讀下段文字,選出符合文意的選項:荀子的賦篇最早稱「賦」,篇中分詠五件事物,像是謎語,其中頗有諷世的話,可以說是「隱」的支流餘裔。賦篇總題分詠,和後來的賦不同,但是安排客主問答成篇,卻開了後世賦家的風氣。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分賦為四類。雜賦十二家是總集,可以不論。屈原以下二十家是言情之作;陸賈以下二十一家已佚,大概近於縱橫家言;荀卿以下二十五家大概是敘事明理之作。這三類裡,賈誼以後各家已漸有散文化的趨勢,散文化更容易鋪張些。「賦」本是「鋪」的意思,而鋪張的作用原在諷諫,所謂「勸百而諷一」。東漢以來的賦,如兩京賦、三都賦鋪敘歷史地理,近於後世的類書。此後賦體漸漸縮短,字句整練,作賦專重寫景抒情,務求精巧,不再用來諷諫,這種賦發展到齊、梁、唐初極盛,稱為「俳體」,唐宋古文運動發展後,詩文不再重排偶趨向散文化,像歐陽脩的秋聲賦、蘇軾的前後赤壁賦,雖然有韻而全篇散行。(節錄自朱自清《經典常談‧辭賦第十一》)
(A)荀子賦篇首開「問答成篇」的風氣,但是漢賦無此特徵
(B)賈誼是從「有韻短賦」過渡到「無韻長賦」的重要作家
(C)漢賦的篇幅多半宏偉鋪張,魏晉齊梁的賦則偏向抒情精巧
(D)唐宋古文運動對於「賦」的影響,是使「賦」成為分行的韻文父子兄弟,〔4〕。天心原有屬,〔3〕,揚不清,沉不濁,宦跡渺難尋,〔1〕,前無古,後無今,器識文章,〔2〕。3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85714
統計:A(4),B(1),C(7),D(2),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