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云。」(顏之推《顏氏家訓》)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作者以為教育應該隱惡揚善
(B)父親的稱讚使得兒子越來越聰敏
(C)兒子最後因為言語不檢點而死於非命
(D)因為父親隱藏了兒子的過錯使他自動改過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5
統計:A(2),B(0),C(6),D(0),E(0)

用户評論

【用戶】廖偉婷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南北朝梁元帝時,有一個讀書人,從小聰明,也有才華,他的父親很寵愛他,卻沒有好好教導他。偶爾他說了一句有道理的話,父親就不斷地稱讚,每每在鄰里街坊誇耀。有時言行不合禮法,父親便找盡藉口為他掩飾,希望他能自行改過。這讀書人長大後結婚成家,也在朝廷辦事,但是他傲慢無禮的習氣,卻日益嚴重。最後因為言語不檢點,得罪了權臣周逖,慘遭破肚抽腸,血塗戰鼓的酷刑。為人父母者,若是寵愛子女,失了教導,反而會因此害了他。

【用戶】廖偉婷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南北朝梁元帝時,有一個讀書人,從小聰明,也有才華,他的父親很寵愛他,卻沒有好好教導他。偶爾他說了一句有道理的話,父親就不斷地稱讚,每每在鄰里街坊誇耀。有時言行不合禮法,父親便找盡藉口為他掩飾,希望他能自行改過。這讀書人長大後結婚成家,也在朝廷辦事,但是他傲慢無禮的習氣,卻日益嚴重。最後因為言語不檢點,得罪了權臣周逖,慘遭破肚抽腸,血塗戰鼓的酷刑。為人父母者,若是寵愛子女,失了教導,反而會因此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