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下列選項,何者藉「水」說明「循序漸進」之旨?
(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B)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C)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
(D)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88124
統計:A(12),B(5),C(516),D(48),E(0)

用户評論

【用戶】阿鴻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徐子問孟子說:「從前孔子屢次稱讚水說:『水啊!水啊!』水又有什麼特別可取的地方呢?」孟子說:「那有根源的泉水滾滾地湧出來,不分日夜的流著不停,流滿了低下的坎坑,再向前流,一直流到大海裡去;有根本來源的才能如此,就是這點可取啊!假使沒有根本來源,就像那七八月間降下的雨水集聚起來,田裡的溝澮水道雖然都滿了;但是雨一停止,它乾涸極快,可以站在旁邊等待著的。所以一個人的虛名如果超過了實情,君子就認為是可恥了。」

【用戶】廖偉婷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原文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罕:孔子在河邊說:「時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B)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議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