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孟子:「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根據上文,推斷作者的看法最可能是:
(A) 學習之道在於堅持有恆
(B) 為學不忘健身,保持運動習慣
(C)條條大路通羅馬,端視自己的能力選擇
(D)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12017
統計:A(946),B(12),C(63),D(144),E(0)

用户評論

【用戶】1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孟子盡心章句下(二十一)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對高子說:「山間小路,只能容下步之處,要是人常走那裡,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是稍隔幾天不走,就會有茅草依舊蔽塞了。現在你的心已被茅草蔽塞住了!」普考◆國文(無公文)- 102 年 - 身障人員考三等/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10048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 塞子之心矣。」(《孟子.盡心下》) 下列何者最接近孟子教導高子的為學態度: (A)學貴虛心,不恥下問方能通曉 (B)學貴通達,學養兼備方能貫通 (C)學貴漸進,由淺入深方能完善 (D)學貴有恆,努力不懈方能有成 ...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12.《孟子‧盡心下》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其主旨為何?(A)常常行走,就會變成一條大路(B)隔一段時間不去走,茅草就又會把它塞住了。(C)人心有所蔽塞,經人指引而豁然明白。(D)為學不可間斷。 

【用戶】1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孟子盡心章句下(二十一)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對高子說:「山間小路,只能容下步之處,要是人常走那裡,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是稍隔幾天不走,就會有茅草依舊蔽塞了。現在你的心已被茅草蔽塞住了!」普考◆國文(無公文)- 102 年 - 身障人員考三等/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10048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 塞子之心矣。」(《孟子.盡心下》) 下列何者最接近孟子教導高子的為學態度: (A)學貴虛心,不恥下問方能通曉 (B)學貴通達,學養兼備方能貫通 (C)學貴漸進,由淺入深方能完善 (D)學貴有恆,努力不懈方能有成 ...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12.《孟子‧盡心下》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其主旨為何?(A)常常行走,就會變成一條大路(B)隔一段時間不去走,茅草就又會把它塞住了。(C)人心有所蔽塞,經人指引而豁然明白。(D)為學不可間斷。 

【用戶】1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孟子盡心章句下(二十一)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對高子說:「山間小路,只能容下步之處,要是人常走那裡,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是稍隔幾天不走,就會有茅草依舊蔽塞了。現在你的心已被茅草蔽塞住了!」普考◆國文(無公文)- 102 年 - 身障人員考三等/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10048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 塞子之心矣。」(《孟子.盡心下》) 下列何者最接近孟子教導高子的為學態度: (A)學貴虛心,不恥下問方能通曉 (B)學貴通達,學養兼備方能貫通 (C)學貴漸進,由淺入深方能完善 (D)學貴有恆,努力不懈方能有成 ...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12.《孟子‧盡心下》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其主旨為何?(A)常常行走,就會變成一條大路(B)隔一段時間不去走,茅草就又會把它塞住了。(C)人心有所蔽塞,經人指引而豁然明白。(D)為學不可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