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銘」的本義為鏤刻,原是鑄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期傳世久遠,後來演變成一種文體,用以記述功德或警戒自勉,其篇幅短小、句子不長,多以韻文表達。初時,銘文只鑄刻於銅器,一般稱之為銅器銘文;秦漢以後則以石代金,刻於碑版稱之為碑銘。《禮記》中載有商湯時代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見商周時期已有銘文。有的銘文題寫勒刻於身邊器物或居室,稱為器物居室銘;有的刻於石碑上,立於名川大山,稱為山川銘;有刻於墓碑上,悼念死者,稱墓誌銘;亦有一種是題寫後置於座位旁的,稱座右銘。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銘」演變為古代文體,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
(B)「銘」發展依序:碑銘→銅器銘文→器物居室銘
(C)若要用於表彰先人成就,可題寫其生平,置於座位旁
(D)秦漢以後,開始出現把文字刻在石版或石碑上的銘文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5
統計:A(0),B(1),C(0),D(3),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