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48-50題       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美學經典《陰翳禮讚》,其中〈旅行種種〉一文寫到搭火車經驗。他經常往來大阪和東京,卻不擠快車,寧可乘坐臥鋪火車夜行。車行時間相差二個小時,作家認為,速度放慢,人的心和視野都跟著不同。       速度是個物理量度,代表達到目標所使用的時間。現代社會被無止境的目標追趕,不斷衝刺;個人身不由己,節奏跟著加快。追求速度,是推進文明進步和商業發展的力量;但是,速度更快、能運用的時間變多,然後呢?曾有這樣節省時間的經驗,從臺北到高雄,一路計程車轉換高鐵,順暢銜接。到達目的地,比約定時間早一小時,竟然有些懊惱,可以更晚出發的!這才忽然意識到,一路匆忙的目的是為了爭取時間,而我得到了時間,反而不懂得享用。       速度是現代人的魔咒,追求速度,為更快的交通、更有效率的設備,不惜付出高昂成本;只是一旦得到快,我們總想要更快,用快速填滿更多時間,我們經常忘記,快只是手段,慢才是目的。追求快,是為了得到更多時間可以慢。我們失去對於慢的期待,也總是太急於完成,錯過慢工出細活的沉著。       放下急切的心,才能體驗周遭,和自己對話。更快的速度,是為了更慢的生活;更慢的生活,是為了找到自己。事緩則圓,心慢則明。       從旅行中開始。能夠不趕時間,出門關掉手機與電腦,在車廂的移動中和自己相處。不著急,心鬆了,能感受更多;深沉的呼吸和心跳的平穩節奏,終於讓我們明白,慢才是快的目的。(改寫自《聯合報》2018.3.10)
【題組】48.下列關於上文寫作手法的敘述,何者錯誤?
(A)引用他人言論,具有提高全文可信度的效果
(B)使用設問手法,可對全文敘述產生總結作用
(C)以自身事例為證,能增強文章主旨的說服力
(D)藉由相反概念的對比,凸顯文章傳達的理念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2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