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蘇軾〈超然臺記〉云:「彼游于物之內,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烏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根據此段文字,請選出正確選項:
(A) 「游」的視角乃出於《老子》,是一種觀游角度的變換,而得到不同的思考向度。
(B) 「彼挾其高大以臨我」的「彼」是指「物」,此句意謂物以其高大的形勢逼臨我。
(C) 「眩亂反覆」意指頭暈目眩,神智不清。
(D) 作者用「隙中觀鬥」的譬喻,來形容霧裡看花,看不出真正的美醜善惡。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297297
統計:A(21),B(33),C(15),D(25),E(0)

用户評論

【用戶】Eugenia Beill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 出自於莊子(C) 迷亂徬徨,難辨是非

【用戶】南信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語譯︰彼游于物之內,而不游于物之外。(亦即他們侷限於物欲之中,不能跳脫物欲而自在地觀賞)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物並沒有大小,從它內部來看,物都是既高又大)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烏知勝負之所在?(它以高大的姿態面向我們,常使我們迷亂徬徨,像夾縫中看人打鬥,又怎能看出勝負?)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所以才會有美惡、憂樂的產生,豈不是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