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筊白筍是南投埔里鎮最主要且最具特色的農作物,埔里人因其長存水裡的特性,故稱它為「水筍」,更有老饕食客將其稱做「美人腿」。筊白筍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長成時約有五、六尺,其幼嫩的莖部就叫做「筊白筍」。由於埔里氣候溫和,水質甘美且充沛、又較未受到污染,栽植出的筊白筍鮮嫩肥美,因而頗受到市場的青睞,近年已成為埔里鎮最重要的農產經濟作物,並擴及毗鄰的魚池鄉、國姓鄉。目前在埔里鎮種植的面積就超過一千二百公頃以上,是全台最重要的筊白筍產區。筊白筍放久了橫切面會出現一點一點的黑點,網路流傳:「茭白筍出現黑點代表遭受病蟲害感染,不能食用」,其實此說法並不正確。事實上筊白筍是菰黑穗菌(Ustilago esculenta)寄生於菰草後所產生的「菌癭」。凡被黑穗菌感染的菰草植株,它的地下莖內部都含有黑穗菌的菌絲體,當春季萌芽生長之時,菌絲體即由地下莖進入新芽中,與生長點一起向上生長,等到適當的氣溫,菌絲體迅速生長,地上莖受到菌絲的刺激,經由荷爾蒙作用的結果,細胞不斷增殖膨大,逐漸形成一個長紡錘形的肉質莖(菌癭),同時葉片行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也都轉移集中貯藏於此,於是形成甜嫩可口的筍莖。菰草(Zizania latifolia)屬於禾本科,根際有白色匍匐莖,春天萌發產生新株。野生菰草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莖,頂生大圓錐花序,雌雄同株,雌花在上,雄花在下。結狹圓柱形穎果,這就是「菰米」,中國古代稱之為「蔣」,是天子食用的六穀之一,可見中國早先栽培菰草是以採收種子穀粒為主。先民發現有些被感染的菰草不開花結穗,卻長出可食的肉質莖,如此,農人開始繁殖這種有病的畸型植株作為蔬菜食用,由於人為刻意的選種與栽培,長久以來,菰黑穗菌與菰草已結合成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今那些會抽穗結果的菰草反而被視為無經濟價值的的野生種了。切開茭白筍後會發現裏面常帶有芝蔴大小的黑點,此即是黑穗菌的孢子堆,較成熟的孢子堆裏面會漸形成無數黑褐色的厚膜孢子,所以每一根筊白筍都是受菰黑穗菌感染的結果,有明顯黑點只是代表較成熟而已,當然是可以食用的,只是過於成熟的筊白筍吃的口感不夠爽脆幼嫩而已。根據此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筊白筍的形成是由於菰草植株受菰黑穗菌感染,菌體分泌細胞生長素(Auxin)及細胞刺激素(Cytokinin )刺激地上莖薄壁細胞生長和分裂所致
(B) 埔里筊白筍的盛產期是每年 10 月到隔年 3 月
(C) 筊白筍為水生植物,具有葉鞘及鬚根
(D) 菰黑穗菌屬於真菌界,由幾丁質的菌絲所構成
(E) 台灣的筊白筍有青殼、赤殼和白殼三種,想要育出新的優良品種,應著眼於菰草本身的品種改良,因此野生菰草亦有其保存價值。

參考答案

答案:C,D
難度:非常困難0.1
統計:A(3),B(2),C(5),D(8),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