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常人每做一事,必要報酬,常把勞動當作利益的交換品;這種交換品只准自己獨有,不許他人同有,這就叫做「為而有」。如求得金錢、名譽,因為「有」才去為。有為一身有者,有為一家有者,有為一國有者。在老子眼中看來,無論為一身有,為一家有,為一國有,都算是「為而有」,都不是勞動的真面目。人生勞動,應該不求報酬。你如果問他:「為什麼而勞動?」他便答道:「不為什麼」。再問:「不為什麼,為什麼勞動?」他便老老實實說:「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韓非子給他解釋得很好:「生於其心之所以不能已,非求其為報也。」簡單說來,便是無所為而為,既無所為,所以只好說為勞動而勞動,為生活而生活;也可以說是勞動的藝術化,生活的藝術化。老子還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是說:我要幫助別人,自己卻更有,不致損減;我要給人,自己卻更多,不致損減;這話亦可作「為而不有」的解釋。按實說,老子本來沒存「有」、「無」、「多」、「少」的觀念,不過假定差別相以示常人罷了。──梁啟超〈知其不可而為與「為而不有」主義〉
【題組】38.「為而不有」也就是?
(A)有所為而不為
(B)無所為而為
(C)得不到結果的作為
(D)有目標的作為。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1),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