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使用社會故事(social stories)促進孩童社會參與時,向孩童保證適當的行為會有好的結果,是使用那一種文句?
(A)指示性文句(directive sentences)
(B)觀點性文句(perspective sentences)
(C)認可性文句(affirmative sentences)
(D)描述性文句(discriptive sentences)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45833
統計:A(12),B(22),C(155),D(21),E(0)

用户評論

【用戶】style9611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指示性文句(directive sentences) :是提供適當行為反應或選擇的語句,通常是希望學生表現的行為,像「上課聽不懂時,我可以試著舉手問老師。」(B)觀點性文句(perspective sentences):是描述別人的感受、想法、反應 或身體狀態的語句,如:「我的老師覺得上課認真才是好學生(老師的想法)。」(C)認可性文句(affirmative sentences):是表達一般人共同的想法或價值觀,通常跟在描述句、觀點 句和指示句之後,以加強語氣的意義,如:「過馬路時,我會看有沒有車子要轉彎,這樣才安全(強調安全)。」或「中午打菜時,我會排隊,這樣才守規矩(依據班規)。」 (D)描述性文句(discriptive sentences):是陳述事實,故事的情境,包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