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傅榆得獎致詞表示:「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段被化約解讀成「臺獨」的言論,讓現場中國藝人個個自危。2017 年榮獲金馬獎影帝、曾親眼見證「血觀音」電影臺灣導演楊雅喆上臺拉出「沒有人是局外人」;涂們致詞趕緊說:「中國臺灣」;鞏俐取消上台頒獎也被引申為「無言抗議」。 華人電影界盛事再次挑動兩岸敏感神經,中國入口網站直撥到傅榆致詞後,畫面突然中斷。事後有香港媒體報導,嚴查管制言論的中共廣電總局、中宣部、網信辦等部門,曾通告各媒體要篩選金馬獎相關新聞及資訊。在新浪微博,不少中國網民轉貼傅榆致詞片段,儘管馬上遭刪除,但網民仍然持續討論。截至本篇新聞發稿,新浪微博「鞏俐拒絕頒獎」新聞有 258萬筆搜索、其餘「中國一個都不能少」、「陶晶瑩」也都上了熱搜前 5 名。 (中央社,2018 年 12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amov/201811180104.aspx)
【題組】30. 傅榆一句:「我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做為臺灣人最大的願望。」後有涂們:「很高興來中國臺灣擔任頒獎嘉賓」,引發金馬獎統獨爭議。其實不論是傅榆還是涂們,本質上他們同樣秉持何種信念發表以上的言論?
(A)國家認同
(B)民族自決
(C)統獨意識
(D)權利保障。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