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禮記‧樂記》)依此論述,下列詩句,何者可列入治世之音?
(A)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B)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C)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12195
統計:A(128),B(66),C(114),D(102),E(0)

用户評論

【用戶】越努力越幸運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羔裘的合衣之處,用了五對素色絲帶(總)繫緊打結;它象徵了陰陽在天地之間的交午,天人合一,衣如其人。卿大夫等官員在朝廷中處理完公事下班後,為了替公家節省開支,不在公家食堂用餐,雍容自得地回家吃飯。「羔羊」或「素絲羔羊」這兩個詞在古詩文中也常被用來比喻那些能堅守正義並廉潔奉公的官員。「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野雁沙沙飛翔,跌落在橡樹叢, 整天為了官事忙,沒有時間種米糧。誰會照顧我爹娘? 蒼天啊蒼天,何時生活才安康?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16.16.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 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 與政通矣。(《禮記‧樂記》) 依此論述,下列詩句,何者可列入治世之音? (A)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政和,安樂 較接近,穿素絲,把公家發的食物退回去給下人吃,就回家了。無怨、亂、怒。)(B)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死官,吃我的奉養三年還不照顧我,怒)(C)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不打獵,你庭有貆?君子,不吃白吃飯。怒)(D)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 (王族在亂搞,弄的無法種田,父母要如何養?。亂)

【用戶】Jasper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 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 與政通矣。凡音,皆出於人心。感情激動於心,所以就表現為聲。把聲組成動聽的曲調,就叫做音。所以太平盛世的音,其曲調安詳而歡樂,反映了當時政治的和諧;混亂世道的音,其曲調怨恨而憤怒,反映了當時政治的紊亂;亡國之音,其曲調哀傷而深沉,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困苦。由此看來,聲音和政治道理是相通的。(A)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那位公侯,穿了以白絲縫繞的羔羊皮袍。走出公庭,回家用餐。自由自在,悠悠閒閒。此詩主要在讚美在位者。(B)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