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14為題組請參照下圖並閱讀下列文字,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者填入各空格。

 現代人溝通常以電話為媒介,古人與皇帝溝通則多以書面奏疏為媒介。在溝通的過程中,「傳送者」應先分析「接受者」的特質,以便決定說服策略。例如12和 13 ,同樣是與皇帝溝通,前者便以前朝老臣自居,試圖藉先帝的殊遇來爭取認同;後者則以淒涼的身世博取同情,試圖延緩出仕的時間。至於「訊息」的安排,也關係著溝通能否達成目的。而最具說服力的訊息,應該莫過於「利害」了。以 14 而言,重申前期君主因厚招天下之士而成就霸業,固然言之成理,但真正讓接受者警覺的,恐怕還是「卻客不納」、「虛己資敵」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吧! 
(A)蘇軾〈教戰守策〉
(B)蘇洵〈六國論〉
(C)《左傳》〈宮之奇諫假道〉
(D)李密〈陳情表〉
(E)諸葛亮〈出師表〉(AB)魏徵〈諫太宗十思疏〉(AC)李斯〈諫逐客書〉(AD)歐陽修〈縱囚論〉(AE)方孝孺〈指喻〉
【題組】12.

參考答案

答案:E
難度:適中0.591837
統計:A(3),B(4),C(4),D(2),E(29)

用户評論

【用戶】Mai Takayashi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題目說道:前者以前朝老臣自居,藉先帝殊遇(劉備三顧茅廬)爭取認同,因此應選(E)諸葛亮的出師表,原文為:「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