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5.請問下面 tó tsi̍t 項 mi̍h-kiānn kap 其他三項 bô-kâng ? (A)sap-bûn (B)tê-khoo (C)sap-muî (D)siam-phú

【評論內容】選項(D) siam-phú是洗髮精(shampoo)英語的音譯。

【評論主題】8.「佇府城,做十六歲的風俗定佮「七娘媽生」連做伙。除了拜拜,閣愛軁過七娘媽亭,出 「鳥母間」的儀式了,才代表已經長大成人矣!」頂面這段話內底,攏總有幾个入聲字? (A)6 个(B)7 个 (C)8

【評論內容】佇府城,做十(tsa̍p)六(la̍k)歲的風俗(sio̍k)定佮(kah)「七(tshit)娘媽生」連做伙。除了拜拜,閣(koh)愛軁過七(tshit)娘媽亭,出(tshut) 「鳥母間」的儀式(sik)了,才(tsiah)代表已經長大成人矣(ah)!

【評論主題】49. 「楊家正月有佮王哥去何姊仔遐拜託伊後日參逐家做伙共柚仔食一半粒仔,敢毋是按呢?」這一句的輕聲字如果以前後關係排列,下列四組各若干個字(音節),哪一組的輕聲標示無誤?(A)月、哥、一、半、粒、仔

【評論內容】

楊--家   Iûnn--ka

正--月   tsiann--gue̍h

王--哥   Ông--ko

何姊--仔   Hô tsí--á

後--日   āu--ji̍t

食--一半粒仔  tsia̍h--[tsi̍t-puànn-lia̍p-á]

【評論主題】46. Tsu-lô-san 是臺灣佗一个所在的舊地名?(A)南投 (B)嘉義 (C)斗六 (D)斗南

【評論內容】

諸羅山,嘉義舊地名。

【評論主題】39. 用臺語報電話號碼的時,以下佗一个號碼的數字毋是讀冊音?(A)0 (B)3 (C)6 (D)7

【評論內容】讀做lîng是讀冊音,若是報電話號碼會讀做khòng。

【評論主題】25. 以下佗一个閩南語詞毋是「輕聲詞」?(A)遐的 (B)李家 (C)拍無去 (D)往過

【評論內容】

(A)遐的 hia--ê(B)李家 Lí--ka(C)拍無去 phah-bô--khì(D)往過 íng-kuè

【評論主題】23. 以下佗一个詞佇臺灣閩南語部份偏漳腔和偏泉腔中變調的聲調不同?(A)倚靠 (B)風颱 (C)爸母 (D)鼻空

【評論內容】

"倚"靠  uá漳腔變調:31-->33(高平調)

泉腔變調:31-->23(上升調)

【評論主題】16. 國小、國中、高中各教育階段開始施行國家語言部定課程之期程,皆自哪一學年度起逐年實施?(A)108 (B)109 (C)110 (D)111

【評論內容】

國家語言發展法自108年頒布,其中第九條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第十八條規定本法除第九條第二項規定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自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一年級開始實施後三年施行外,自公布日施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於108學年實施。108+3=111。

【評論主題】42. 下列哪一組輕聲是屬於固定輕聲:(A)鼻--「著」 (B)青--「的」 (C)阿珠--「仔」 (D)手伸「來」

【評論內容】(A)鼻22--「著10」(固定低調輕聲)(☆)★33...

【評論主題】28. 下面佗一个詞的頭一个音節毋免變調?(A)心悶 (B)憂悶 (C)悶悶 (D)憂愁

【評論內容】A)主詞+動詞心sim(本調)悶bun7(★★)........

【評論主題】21. 下列臺灣閩南語形容詞的詞義,何者表現最弱?(A)有夠冷 (B)誠冷 (C)足冷 (D)冷冷

【評論內容】以疊詞做舉例,冷的程度分別是冷冷<...

【評論主題】18. 臺灣閩南語的連讀變調,哪一種詞最常唸本調?(A)形容詞 (B)名詞 (C)介詞 (D)連詞

【評論內容】(A)形容詞 EX:紅ang522(變調)★☆☆☆512(...

【評論主題】42. 下列哪一組輕聲是屬於固定輕聲:(A)鼻--「著」 (B)青--「的」 (C)阿珠--「仔」 (D)手伸「來」

【評論內容】

(A)鼻22--「著10」(固定低調輕聲)(B)青33--「的30」(隨前變調輕聲)(C)阿珠33--「仔30」(隨前變調輕聲)(D)手伸33「來30」(隨前變調輕聲)

【評論主題】28. 下面佗一个詞的頭一个音節毋免變調?(A)心悶 (B)憂悶 (C)悶悶 (D)憂愁

【評論內容】

A)主詞+動詞心sim(本調)悶bun7(本調)主詞不變調。BCD符合一般變調規則,並且沒有主詞。

【評論主題】21. 下列臺灣閩南語形容詞的詞義,何者表現最弱?(A)有夠冷 (B)誠冷 (C)足冷 (D)冷冷

【評論內容】

以疊詞做舉例,冷的程度分別是冷冷<冷<冷冷冷可見二疊字的程度是最小的。

【評論主題】18. 臺灣閩南語的連讀變調,哪一種詞最常唸本調?(A)形容詞 (B)名詞 (C)介詞 (D)連詞

【評論內容】(A)形容詞 EX:紅ang522(變調)★☆☆☆512(...

【評論主題】31.《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姦人,然後恐懼,變其節

【評論內容】

A.不才--不成才。

C.變其節--行為改變。

D.改變的原因: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姦人。

E.韓非-「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評論主題】33.0下列書籍,何者是依「四庫全書」經、史、子、集的順序排列 (A)《孟子》/《水經注》/《孫子兵法》/《花間集》 (B)《說文解字》/《國語》/《顏氏家訓》/《紅樓夢》 (C)《南華經》/《左傳》

【評論內容】

(A)《孟子》經/《水經注》史/《孫子兵法》子/《花間集》集(B)《說文解字》 經/《國語》史/《顏氏家訓》子/《紅樓夢》子,白話章回小說一概不收錄於四庫全書。(C)《南華經》子/《左傳》史/《呂氏春秋》子/《楚辭》集(D)《爾雅》經/《臺灣通史》史/《韓非子》子/《詩經》經(E)《禮記》經/《新唐書》史/《呂氏春秋》子/《昭明文選》集。

答案AE皆對。

【評論主題】16. 下列典籍,全部屬於「正史」的選項是:(甲)《呂氏春秋》 (乙)《後漢書》 (丙)《五代史》 (丁)《水經注》(戊)《北齊書》 (己)《資治通鑑》 (庚)《新元史》 (辛)《臺灣通史》(A) 乙

【評論內容】

(甲)《呂氏春秋》X

(乙)《後漢書》O

(丙)《五代史》O

(丁)《水經注》X

(戊)《北齊書》O

(己)《資治通鑑》O

(庚)《新元史》O

(辛)《臺灣通史》 X

中國的正史為二十四史,依先後次序分別為: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除二十四史外,戰國時期魏國的《竹書紀年》、東漢的《東觀漢記》和《漢紀》、北宋的《資治通鑑》、中華民國的《清史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清史》亦為政府組織史官編寫的官修正史,范祖禹《唐鑒》、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柯劭忞《新元史》、章開沅《清通鑑》等雖系私修史書,但也像《三國志》《後漢書》《新五代史》一樣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認可而躋身正史之列。(源自維基百科)

此題無解。

【評論主題】16. 下列典籍,全部屬於「正史」的選項是:(甲)《呂氏春秋》 (乙)《後漢書》 (丙)《五代史》 (丁)《水經注》(戊)《北齊書》 (己)《資治通鑑》 (庚)《新元史》 (辛)《臺灣通史》(A) 乙

【評論內容】

(甲)《呂氏春秋》X

(乙)《後漢書》O

(丙)《五代史》O

(丁)《水經注》X

(戊)《北齊書》O

(己)《資治通鑑》O

(庚)《新元史》O

(辛)《臺灣通史》 X

中國的正史為二十四史,依先後次序分別為: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除二十四史外,戰國時期魏國的《竹書紀年》、東漢的《東觀漢記》和《漢紀》、北宋的《資治通鑑》、中華民國的《清史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清史》亦為政府組織史官編寫的官修正史,范祖禹《唐鑒》、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柯劭忞《新元史》、章開沅《清通鑑》等雖系私修史書,但也像《三國志》《後漢書》《新五代史》一樣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認可而躋身正史之列。(源自維基百科)

此題無解。

【評論主題】35. 下列文句「景」字的意義,與〈臺灣通史序〉:「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的「景」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C)「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

【評論內容】

(A)春和「景」明,波瀾不驚--風景。(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C)「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日光。 (D)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 --大。(E)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影。

【評論主題】13. 關於各「序」體文章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韓愈〈師說〉一文,藉李蟠問學,稱許時人「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的從師態度 (B)陶淵明〈桃花源記〉以劉子驥「規往」桃花源卻「未果,

【評論內容】

A.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B.借武陵漁人行踪這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来,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C.追念祖先度過險惡「黑水溝」的堅毅,也更珍惜腳下這塊安身立命之處。

【評論主題】4.連橫《臺灣通史》編撰的體例,和哪一本史書完全相同?(A)《資治通鑑》 (B)《史記》(C)《通典》 (D)《左傳》

【評論內容】

《台灣通史》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源自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17.下列「」的字義共有幾種? (甲)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連橫〈臺灣通史序〉) (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丙)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評論內容】

(甲)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連橫〈臺灣通史序〉)大

(乙)月 「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景色

(丙)四時之「景」不同,而樂 亦無窮也(歐陽脩〈醉翁亭記〉)景色

(丁)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范仲淹〈岳陽樓記〉)景色

(戊)方 揚眉瞬目,謂有奇「景」(歸有光〈項脊軒志〉)姿態

(己)以欹為美,正則無「景」(龔自珍〈病梅館記〉)姿態

【評論主題】31.《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姦人,然後恐懼,變其節

【評論內容】

A.不才--不成才。

C.變其節--行為改變。

D.改變的原因: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姦人。

E.韓非-「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評論主題】33.0下列書籍,何者是依「四庫全書」經、史、子、集的順序排列 (A)《孟子》/《水經注》/《孫子兵法》/《花間集》 (B)《說文解字》/《國語》/《顏氏家訓》/《紅樓夢》 (C)《南華經》/《左傳》

【評論內容】

(A)《孟子》經/《水經注》史/《孫子兵法》子/《花間集》集(B)《說文解字》 經/《國語》史/《顏氏家訓》子/《紅樓夢》子,白話章回小說一概不收錄於四庫全書。(C)《南華經》子/《左傳》史/《呂氏春秋》子/《楚辭》集(D)《爾雅》經/《臺灣通史》史/《韓非子》子/《詩經》經(E)《禮記》經/《新唐書》史/《呂氏春秋》子/《昭明文選》集。

答案AE皆對。

【評論主題】16. 下列典籍,全部屬於「正史」的選項是:(甲)《呂氏春秋》 (乙)《後漢書》 (丙)《五代史》 (丁)《水經注》(戊)《北齊書》 (己)《資治通鑑》 (庚)《新元史》 (辛)《臺灣通史》(A) 乙

【評論內容】

(甲)《呂氏春秋》X

(乙)《後漢書》O

(丙)《五代史》O

(丁)《水經注》X

(戊)《北齊書》O

(己)《資治通鑑》O

(庚)《新元史》O

(辛)《臺灣通史》 X

中國的正史為二十四史,依先後次序分別為: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除二十四史外,戰國時期魏國的《竹書紀年》、東漢的《東觀漢記》和《漢紀》、北宋的《資治通鑑》、中華民國的《清史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清史》亦為政府組織史官編寫的官修正史,范祖禹《唐鑒》、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柯劭忞《新元史》、章開沅《清通鑑》等雖系私修史書,但也像《三國志》《後漢書》《新五代史》一樣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認可而躋身正史之列。(源自維基百科)

此題無解。

【評論主題】10. 史書體例有「紀傳體」、「編年體」之分,下列何者屬於「編年體」史書?(A)漢書 (B)春秋經 (C)資治通鑑 (D)臺灣通史 (E)通志。

【評論內容】

(A)漢書 (紀傳)(B)春秋經(編年) (C)資治通鑑 (編年)(D)臺灣通史 (紀傳)(E)通志(紀傳)。

【評論主題】4.(甲)漢書(乙)三國志(丙)臺灣通史(丁)資治通鑑(戊)竹書紀年(已)新五代史(庚)新唐書。上敍史書屬於「編年體」體裁的共有 (A)一 (B)二 (C)三 (D)四 本。

【評論內容】

(甲)漢書(紀傳)

(乙)三國志(紀傳)

(丙)臺灣通史(紀傳)

(丁)資治通鑑(編年)

(戊)竹書紀年(編年)

(已)新五代史(紀傳)

(庚)新唐書(紀傳)。

【評論主題】3.(甲)漢書(乙)三國演義(丙)臺灣通史(丁)資治通鑑(戊)竹書紀年(己)新五代史(庚)新唐書。上敍史書屬於「紀傳體」體裁的是 (A)(甲)(乙)(己)(庚) (B)(甲)(丙)(丁)(己) (C)

【評論內容】

(甲)漢書(紀傳)

(乙)三國演義(小說)

(丙)臺灣通史(紀傳)

(丁)資治通鑑(編年)

(戊)竹書紀年(編年)

(已)新五代史(紀傳)

(庚)新唐書(紀傳)。

【評論主題】16.某些成語或詞語,其本意流傳至後世已演變出其他意義,下列何者不屬之?(A)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B)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C)「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

【評論內容】

A形容春意盎然,後比喻已婚婦女偷情,與他人發生不正常男女關係。

B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

C形容山路隨著山峰而曲折迴轉。比喻事情有了轉機。

D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