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6. 圖(十七)中甲、乙、丙三張照片,分別與某戰爭中的三個重要事件有關,若依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評論內容】甲為1945年美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投下原子彈後的照片乙為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

【評論主題】【題組】59.若要追尋上述遺跡,應到右圖何處?(A)甲 (B)乙 (C)丙 (D)丁

【評論內容】大員指的即是台南,且荷蘭人當時佔領台灣主要行政地區也是台南,所以此題選(C)

【評論主題】【題組】60. 根據上文所述,當地的文化是屬於下列何者?(A)埃及文化        (B)馬雅文化(C)波斯文化        (D)巴比倫文化

【評論內容】題目中有敘述到此處為墨西哥南部,所以此題選(B)。因埃及所處為非洲,波斯所處為亞洲,巴比倫文化為兩河流域也是所處亞洲。

【評論主題】老師在課堂上要同學以「八年抗戰」(1937?1945年)這段時期的歷史為背景,進行角色扮演。下列哪一位同學應是扮演當時國民政府官員的角色?(A)阿基:「為了結束戰爭,我們不得不在當地投下原子彈。」(B

【評論內容】(A)的角色應為美國官員,(B)的角色應為中共官員,(C)的角色應為日本官員,(D)的角色才是為國民政府官員,所以選(D)

【評論主題】中國歷史上,有些朝代在立國之初,分封宗室鎮守全國重要地區,用以抵禦外患及捍衛王室。後因封建諸王勢力擴大,皇帝進行削藩,引發藩王反抗,雙方爆發戰爭。下列何者即屬於這種類型的動亂?(A)唐代的安 史之亂(

【評論內容】此題主要有提到為分封宗室鎮守全國重要地區,所以就先(A)與(D)刪除,因此兩選項雖都為藩王反叛所造成但都非親王,其中(A)叛亂起因並非為削藩。另外(B)選項為外族進攻北宋而且將宋欽宗與宋徽宗抓走。而(C)選項為明成祖被其侄兒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後起而反抗,此事件稱為靖難之變。故按照此題意,此題選(C)

【評論主題】表(一)是某一船隊的介紹,從其中資訊判斷,此船隊應與下列何者有關? (A)鄭和下西洋(B)鄭成功攻臺(C)達伽馬東來亞洲(D)麥哲倫環繞世界

【評論內容】1405年~1433年此時間為明朝時代,且航行次數為七次並航行海域為東海、南海、印度洋、紅海,故選擇(A) 鄭和下西洋

【評論主題】劉伯伯到四川 九寨溝旅遊,途中看到一個石碑豎立於山坡上,上面記載所謂「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歷史事件。請問:此石碑所記載的事件,其歷史背景為何?(A)民國15~17年革命軍北伐(B)民國19~24年國共內

【評論內容】兩萬五千里長征為國共內戰時期,因國民黨要圍剿共產黨,而共產黨一路敗退,而產生了兩萬五千里長征。故此題選(B)

【評論主題】21.小玲玩網路遊戲「三國誌」時,最常選擇扮演某一角色,她說:「我喜歡扮演他,是因為雖然三國之中他所占土地最小,但歷史上他仍堅持以漢為正統,立國西南與魏對抗。」依此判斷,她最常扮演下列哪一角色?(A)

【評論內容】題中有提到三國之中占地最小與已漢室為正統,所以已經可以確認是劉備,且後面又有說立國餘西南就更能確定,故此題選(B)。另外孫權立國於東南,曹操立國於北方,司馬炎則是搶下曹魏政權自立為王。

【評論主題】右表是小蕙在複習歷史課文後,作出的朝代與人物整理表。她整理的這張表格,應該與下列哪一項主題有關? (A)通俗文學 (B)革新變法(C)開疆拓土 (D)科技發展

【評論內容】1.張衡發明渾天儀、地動儀2.畢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3.宋應星所寫的為天工開物,此書稱為技術百科全書

【評論主題】下列是一部歷史電影的部分劇情簡介:「一位好大喜功的君主,改用皇帝的稱號來榮耀自己偉大的功業,並採取嚴厲的法律措施以推行中央集權與文化統一政策,動用龐大的人力興建浩大的工程,然而卻因此走向滅亡之路。」請

【評論內容】皇帝這個稱號是由秦始皇開始,其自稱自己為始皇帝,且當時由封建制度轉為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並進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所以此題選(A)

【評論主題】82. 清領時期,臺灣面臨到何種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 (A)漢人的分類械鬥 (B)原住民屠殺漢人 (C)政府官員時遭暗殺(D)海盜與原住民的衝突。

【評論內容】此時期因為要互爭地盤、水源、與祖籍不同等等問題而進行械鬥,所以此題選(A)

【評論主題】86. 澎湖有個「施琅廟」以紀念施琅的功績。請問:施琅在臺灣歷史上有何重要性?(A)平定林爽文叛變 (B)結束鄭氏三代在臺灣的統治 (C)第一任臺灣省巡撫(D)戰勝鄭成功,替清廷取回臺灣的政權。

【評論內容】施琅原為鄭芝龍與鄭成功的部下,因事故得罪鄭成功後降於清朝後,結束鄭氏三代在台灣的統治,其戰勝的是鄭克塽 (當時鄭成功早已死亡)

【評論主題】47. 西元 1884 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曾一度占領澎湖、基隆,老一輩的人將此事件稱為「西仔反」。此戰爭是因為哪一個藩屬國家而引起的? (A)呂宋 (B)安南(C)臺灣 (D)琉球。

【評論內容】中法戰爭起因為越南的領地的問題,導致法軍占領澎湖、基隆,而安南為現今越南古地名,故選B

【評論主題】68. 耕宏要寫一份關於鄭氏時期文教發展的報告,則下列哪一主題不會出現於報告中? (A)沈光文事蹟新探 (B)鄭芝龍與臺灣 (C)陳永華的貢獻 (D)鄭經治理下的臺灣。

【評論內容】台灣於鄭氏時期的統治下是由鄭成功開始,所以並無鄭芝龍,鄭芝龍為鄭成功的父親,所以此題選(B)

【評論主題】51. 何人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 (A)鄭芝龍 (B)鄭成功 (C)鄭經(D)鄭克塽。

【評論內容】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為鄭成功所建,於1662年驅逐荷蘭人離開台灣;而第一個統治台灣國家為西班牙,但後來被荷蘭人驅逐離開台灣

【評論主題】43. 鄭成功驅逐何人,並在臺灣成立反清政權,與之對抗?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蘭人 (D)日本人。

【評論內容】西班牙人被荷蘭人驅逐離台灣,葡萄牙人為佔領過台灣,日本人占領台灣時間為1895年甲午戰爭後,所以此題選(C)

【評論主題】33. ( )「在英國寶順洋行工作的約翰‧陶德來臺北收購樟腦及販賣鴉片,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北部山地適合種茶,從此展開臺灣茶葉的發展史。」由上文敘述判斷,陶德應該是在何時來到臺灣? (A)荷據時期 (

【評論內容】此時間點為英國可來台進行買賣,所以此時間點為在中英法戰爭之後,因此戰爭後有簽訂一條約為台灣須開放港口進行貿易,所以由此推斷此時期為清領後期故選(D)

【評論主題】28. ( )達也到臺南旅遊,行程中參觀了「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從導遊口中,得知此建築物原為英國商人在臺灣設立的「德記洋行」。請問:洋行出現於臺灣哪一個時期? (A)荷據時期 (B)鄭氏時期 (C)

【評論內容】英法商行皆於英法戰爭後所建立,因英法戰爭後條約內有寫到台灣須開放港口進行貿易,所以此時期為清領後期,故選(D)

【評論主題】36. 現今臺南地區的「柳營」、「新營」、「林鳳營」等名稱,與下列鄭氏治臺時期的哪一事件有關? (A)畜牧地區的所在地 (B)軍隊屯墾的地方 (C)荷蘭軍隊的屯墾地 (D)鄭成功中央政府的所在。

【評論內容】這些地方皆為鄭式時期因台灣糧食不足,所以將士兵開始往外屯墾,其政策為戰時為兵,平時務農,所以當時台南有很多地區地名皆有營這個字,所以此題選(B)

【評論主題】6.臺灣有些俗諺可以生動的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景象,例如:「一個某(妻子)卡贏三仙天公祖」、「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紅柿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請問:【題組】( )(1)上述的俗諺反映了哪一時期的臺灣社

【評論內容】清領前期有渡台禁令如下:1.渡台者以貿易商人為先,須申請渡台許可證 (2)渡台者禁止攜帶家眷,已渡台者禁止招致 (3)潮惠居民禁止渡台。第二點導致台灣男女人口比例失調,第三點導致客家居民與閩南族群爭搶平原時失利

【評論主題】5.清朝在康熙皇帝派出施琅攻臺後,領有臺灣,並實行一連串統治臺灣的措施。請問:【題組】( )(1)清廷領有臺灣之初,頒布的渡臺禁令,主要用意何在? (A)擔心臺灣成為反清基地(B)保障臺灣原住民權益

【評論內容】當施琅攻下台灣後,清廷有考慮過是否放棄台灣這塊彈丸之地,但因擔心其又成為反清復明的軍事基地,所以還是決定持續佔領,所以台灣也進入的清領時期,但為了避免台灣成為反清復明的軍事基地,所以又頒發了渡台禁令,所以此題選(A)

【評論主題】39. 清代對於臺灣棄留爭議,曾有一位大臣上書皇帝:「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請問:此處所謂「釀成大禍」是指怎樣的情況? (甲)成為海盜的聚集地 (乙)漢人移民在此械鬥 (丙)再度為

【評論內容】因為當時海上皆為海寇,且因台灣也曾被外國人所佔領,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位置,故此題選B

【評論主題】26. 位於臺灣恆春車城有一座琉球藩民墓。請問:琉球居民客死異鄉與何事有關?(A)郭懷一事件 (B)朱一貴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中法戰爭。

【評論內容】此事件為琉球人因船亂而漂流到牡丹社,而當地原住民進行攻擊造成死亡,後續還引發了牡丹社事件,故此題選(C)

【評論主題】20. 從清領時期對臺灣行政區劃的調整,可以看出臺灣的發展如何? (A)發展重心逐漸向北移 (B)由南向北逐漸開發 (C)由東部向西部逐漸擴張 (D)南部的開發已逐漸衰退。

【評論內容】原來台灣管理主要在台南府,但後來行政中心逐漸北移後,在台北建立了台北府並把淡水額外分開管理故選(B)

【評論主題】7. 位於臺北、基隆之間的「獅球嶺隧道」是臺灣最早的鐵路隧道,在隧道口有「曠宇天開」的題字。請問:題字者應是何人?(A)施琅 (B)沈葆楨 (C)丁日昌 (D)劉銘傳。

【評論內容】台灣最早的鐵路由劉銘傳於任內時所建造,其路程為台北-基隆,後續邵友濂將鐵路擴展至新竹,所以此題選(D)

【評論主題】【題組】( )(2)阿土爺爺說的古老火車頭「騰雲號」,是何人在臺灣具體建設的代表? (A)劉銘傳(B)丁日昌 (C)沈葆楨 (D)施琅。

【評論內容】騰雲號為劉銘傳在台期間建造鐵軌時的一輛火車,此時間的火車可運行台北-基隆,之後接任的巡撫邵友濂將鐵路拓展至台北-新竹。故此題選(A)

【評論主題】【題組】( )(2)排灣族。

【評論內容】排灣族為貴族社會此題選C

【評論主題】【題組】( )(4)卑南文化。

【評論內容】臺灣最早的史前遺址為長濱文化,故為A

【評論主題】2.下列為清領時期臺灣各貿易港口,古今地名配對,請填寫正確的代號:A.基隆B.高雄C.淡水D.臺南E.萬華AB.鹿港【題組】( )(1)滬尾。

【評論內容】A. 古地名為雞籠 B. 古地名為打狗 C. 古地名為滬尾 D. 府城 E. 艋舺 AB.鹿港或鹿仔港。故選(C)

【評論主題】【題組】( )(2)從臺南的古蹟──安平古堡,可以印證何人在臺的統治史實? (A)西班牙人 (B)日本人 (C)葡萄牙人 (D)荷蘭人。

【評論內容】佔領台灣南部的國家為荷蘭人,西班牙人為北部,故選(D)

【評論主題】【題組】( )(4)西元 1626 年,西班牙人陸續占領臺灣的地區。(A)124(B)246(C)135(D)125

【評論內容】西班牙佔領台灣時期主要範圍為台灣北部,所以此題選(A)。因雞籠為基隆古地名,滬尾為淡水古地名,大員為台南古地名,蛤仔難為宜蘭古地名,打狗為高雄古地名。

【評論主題】【題組】( )(2)大員。

【評論內容】A.古地名為雞籠 B.古地名為臺北府城 C.古地名為滬尾 D. 古地名為蛤仔灘 E. 古地名為大員(大員主要指得是安平) AB.古地名為打狗。故選(E)

【評論主題】【題組】( )(2)最早占領臺灣的土地以從事貿易的國家。

【評論內容】葡萄牙與英國未佔領台灣。西班牙人佔領台灣為1626年至1642年,其被荷蘭人趕離台灣。荷蘭人佔領台灣為1624至1662年,其被鄭氏政權趕離台灣。日本佔領台灣為1895年(因甲午戰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內容中有台灣與澎湖須割讓給日本)至1945年,其被國民政府趕離台灣

【評論主題】34.西羅馬帝國後期,國勢衰微,歐洲進入紛擾而動盪的中古時代。在這種情勢下,何者逐漸發揮影響力,成為維持西歐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A)古羅馬城邦 (B)拜占庭政府(C)工商業同盟 (D)基督教教會

【評論內容】西羅馬帝國的毀滅與漢朝趕走匈奴有關,當西羅馬帝國毀滅時,歐洲也開始進入中古時代,此時代也被稱為黑暗時代,此時期人們皆相信基督教會拯救世人,故此題選(D)

【評論主題】27.下圖是某一位曾經促成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人物所走的路線圖,由此圖判斷,這位人物應該是誰? (A)玄奘 (B)鄭和 (C)達伽馬 (D)馬可波羅

【評論內容】首先地圖上所出現的地名有大都,此為元朝首都的稱號,其次玄奘所走的路徑為陸路而鄭和為海路故可踢除此兩選項。而達伽馬為葡萄牙探險家,其所走路徑為由歐洲航海至印度,故選(D)

【評論主題】23.右表是依某一概念所整理出的表格,若依相同概念填入第四組內容,下列何者最適宜? (A)西班牙-菲律賓(B)德國-普魯士(C)法國-丹麥(D)蘇聯-美國

【評論內容】上述關係皆為列強與其殖民地的關係,所以西班牙當時的殖民地為菲律賓,故選(A)

【評論主題】25.有一本小說,內容描述戰爭時期的學校生活,當時首都由南京遷到重慶,敵人則在原首都另立政權。書中主角隨政府撤退到西南後方,最後響應政府的號召而投筆從戎。這部小說的創作背景應是下列何者?(A)民國15

【評論內容】此事件為國民政府將首都由南京遷往重慶,因受到日本的攻擊,當時的戰略為利用空間換取時間,且題目中友寫到響應政府的號召而投筆從戎,則為一吋山河一吋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時期,所以此題選(C)

【評論主題】46.圖(十三)是小蓮在歷史課堂上所做的筆記,由內容推斷,這堂課老師講述的主題應是下列何者? (A)霧社事件(B)噍吧哖事件(C)臺灣民主國(D)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評論內容】此題重點為非武裝反抗與爭取立法權,所以可先將(A)、(B)刪除,此外(C)的選項為1895年所發生,所以此題答案為(D)

【評論主題】【題組】27. 自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更遠」的是:(A) 1 (B) 2 (C) 3 (D) 4 。

【評論內容】此為牛頓所說,此處巨人指的是伽利略,故選(A)

【評論主題】人文主義預設人性(A)本空無(B)本善(C)本善惡兼具(D)本惡。

【評論內容】人文主義跟人本主義不同呀~~ 人文主義是復希臘羅馬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