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0.教育部在清朝末年稱為 (A)禮部 (B)教育署 (C)教學部 (D)學部

【評論內容】我國古代,從中央的國子監,實際上是國立大...

【評論主題】20.教育部在清朝末年稱為 (A)禮部 (B)教育署 (C)教學部 (D)學部

【評論內容】我國古代,從中央的國子監,實際上是國立大...

【評論主題】36. 圖(二十一)為人體心臟、肝臟和腎臟之間血液循環的示意圖,箭頭代表血液流動的方向,甲、乙、丙及丁分別代表不同的血管。根據此圖的血液流動方向,分別比較甲和乙、丙和丁血液中的尿素濃度,下列何者最合理

【評論內容】

在哺乳動物中,尿素循環主要發生在肝臟中,而小範圍發生在腎臟中。但在鳥類和陸生蜥蜴中,轉換得出的產物卻是尿酸。魚類並不需要轉換氨,它們的身體直接與水接觸,通過簡單的擴散即可實現氨的清除。

【評論主題】11057下列哪些動物,其細胞可直接從水中獲得 O2? (A)鱸魚、金魚(B)蝦(C)草履蟲(D)海豚。

【評論內容】

單細胞生物可以藉由擴散作用交換氣體。

【評論主題】23.下列各分子,何者為極性分子?(A) CH4 (B) SO2 (C) O2 (D) CO2。

【評論內容】

極性分子易溶於水(極性)。

【評論主題】11057下列哪些動物,其細胞可直接從水中獲得 O2? (A)鱸魚、金魚(B)蝦(C)草履蟲(D)海豚。

【評論內容】

單細胞生物可以藉由擴散作用交換氣體。

【評論主題】23.下列各分子,何者為極性分子?(A) CH4 (B) SO2 (C) O2 (D) CO2。

【評論內容】

極性分子易溶於水(極性)。

【評論主題】36. 圖(二十一)為人體心臟、肝臟和腎臟之間血液循環的示意圖,箭頭代表血液流動的方向,甲、乙、丙及丁分別代表不同的血管。根據此圖的血液流動方向,分別比較甲和乙、丙和丁血液中的尿素濃度,下列何者最合理

【評論內容】

在哺乳動物中,尿素循環主要發生在肝臟中,而小範圍發生在腎臟中。但在鳥類和陸生蜥蜴中,轉換得出的產物卻是尿酸。魚類並不需要轉換氨,它們的身體直接與水接觸,通過簡單的擴散即可實現氨的清除。

【評論主題】12.下列何者非屬於化學變化?(A)汽油燃燒(B)牛奶變酸(C)鐵釘生鏽(D)糖 溶入水

【評論內容】

糖溶於水為物理變化。

【評論主題】7.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除了需要日光、葉綠素和二氧化碳之外,還需要: (A)葡萄糖(B)氮氣(C)氧氣(D)水

【評論內容】

光合作用植物利用葉綠體進行反應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成葡萄糖(儲存為養分)和氧氣(藉由氣孔排出)

【評論主題】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A)細胞核(B)核醣體(C)葉綠體 (D)粒腺體

【評論內容】

葉綠體行光合作用。

【評論主題】10738關於開放式循環系統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構造比較簡單沒有微血管(B)血液由心臟流至末端開放的血管(C)組織直接浸在血液中(D)青蛙屬於此系統。

【評論內容】

循環系統主要由心臟、血液和血管組成。所有脊椎動物,以及環節動物(例如蚯蚓)和頭足動物(如烏賊和章魚)的循環系統都是閉循環系統,血液不會離開血管,包括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

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和哺乳動物顯示演化的不同階段。

【評論主題】11057下列哪些動物,其細胞可直接從水中獲得 O2? (A)鱸魚、金魚(B)蝦(C)草履蟲(D)海豚。

【評論內容】

單細胞生物可以藉由擴散作用交換氣體。

【評論主題】23.下列各分子,何者為極性分子?(A) CH4 (B) SO2 (C) O2 (D) CO2。

【評論內容】

極性分子易溶於水(極性)。

【評論主題】6.雲和霧是由什麼所組成?(A)雲是小水滴,霧是水蒸氣 (B)雲是水蒸氣,霧是小水滴 (C) 都是水蒸氣 (D)都是小水滴。

【評論內容】

小水滴為液態,才看的到氣體的水蒸氣是看不到的。

【評論主題】13.鐵器生鏽之必要條件是下列何者?(A) 氧氣 (B) 氧氣+氮氣(C) 氧氣+水 (D) 氮氣+水

【評論內容】

鐵鏽主要由三氧化二鐵水合物Fe2O3·nH2O和氫氧化鐵(FeO(OH), Fe(OH)3)組成。其他金屬亦會被氧化,但是通常不稱為「鏽」。足夠的時間後,在氧氣和水充足的情況下,鐵會完全氧化成鏽。鋁的氧化非常緩慢,因為氧氣在鋁的表面生成了一層緻密的氧化鋁薄膜,此反應稱為鈍化。

【評論主題】20.由兩位或兩位以上教學人員,組成一個教學團(Teaching Team),發揮各人所長,共同合作指導兩個或更多班級學生的教學法稱為?(A)交換教學法 (B)編序教學法 (C)創思教學法 (D)協同

【評論內容】

協同教學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產物,由Team Teaching(簡稱T.T)翻譯而來,是由教師組成小組協同指導兒童的一種教學方式。

T.T之父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夏普林(Shaplin J.T)博士曾對T.T下一個定義:「所謂協同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的型式,包括教職員和他們所擔任教學的兒童或學生,在兩個人乃至更多教師的合作下,擔任同一群組學生的全部教學或其主要部分。」並指出有下列特徵:一、 教師在同樣學生群組的共同學習當中,具有緊密的協同關係。二、 是由兩人或兩人以上的教師所構成。三、 學生的分配、時間的分配、分組的調配或空間的配置等是多樣性、多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