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6.臺灣公立大學學生享有的教育資源往往超過私立大學學生。有人認為這反映不同能力學生取得與其成就相對應的獎賞與資源,這比較屬於下列何種觀點?(A)教育擴張(B)功績主義(C)學校本位管理(D)教育機會

【評論內容】功績主義1.造成學生分流2.認為學校教育扮演偉大平衡器3.競爭原則,菁英原則,成就原則,量化原則簡.....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6.臺灣公立大學學生享有的教育資源往往超過私立大學學生。有人認為這反映不同能力學生取得與其成就相對應的獎賞與資源,這比較屬於下列何種觀點?(A)教育擴張(B)功績主義(C)學校本位管理(D)教育機會

【評論內容】功績主義1.造成學生分流2.認為學校教育扮演偉大平衡器3.競爭原則,菁英原則,成就原則,量化原則簡.....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5、下列哪位畫家不屬於印象派?(A)馬内(Edouard Manet)(B)莫内(Claude Monet)(C)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D)畢沙羅(Camille Pi

【評論內容】

馬內的畫風乍看之下應該屬於古典的寫實派畫風,其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但馬內之所以也被歸為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在於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要畫戰爭,就畫衝突性高的,被處決的畫面。要畫野餐,就畫爭議性高的對比,裸女自然的坐在穿西服的紳士當中。馬內很明顯的表示出,印象派並不僅僅靠繪畫技巧來與眾不同,主題也可以重新思考的一個概念。

<奧林匹亞<草地上的午餐

【評論主題】39、在美學上主張「傳達論」,認為創作的作品必需能夠傳達清楚,並且讓 人能充份的感受到。因此,傳達並且經驗到相同的情感是文藝活動的基 礎。主張上述理論的十九世紀文豪是誰?(A)雨果(Victor Hu

【評論內容】傳達論 創作之前:托爾斯泰認為創作之先,作者要表現的是一種親身經歷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本於作者的“誠心”而創作,一位作者如果沒有發自內心深層的感動,親歷的事件,其內容是乏善可陳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死亡我們不需要親身經歷,只需要充份的感受到就可以,例如當小孩子遇到狼要追趕他,如果被咬死如何能陳述呢?只需要充份感到被狼追趕充份的恐懼,而此恐懼是親身經歷的。) 創作:即利用各種媒介,如語言、音樂、雕塑、繪畫等將受感動的內心情感呈現出來。 創作之後:托爾斯泰認為創作的作品必需能夠傳達清楚,並且讓人能充份的感受到。因此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傳達並且經驗到相同的情感是文藝活動的基礎。

【評論主題】41. 下列何者提出「心理距離」的審美態度?(A) 布洛(Edward Bullough)(B) 黑格爾(Hegel)(C) 托爾斯泰(Tolstoy)(D) 康德(Immanuel Kant)

【評論內容】瑞士心理學家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在英國心理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作為藝術的一個要素與美學原理的『心理距離』》他主張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美。

【評論主題】15. 「揚州八怪」是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總稱,即「揚州畫派」。下列何人非屬「揚州八怪」之列?(A) 鄭燮 (B) 黃慎 (C) 李方膺 (D) 王文治

【評論內容】揚州八怪是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總稱,即「揚州畫派」。其具體人數不止8人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八人。其他被稱為「揚州八怪」尚包括華嵒、高鳳翰、邊壽民、陳撰、閔貞、李葂、楊法等。

【評論主題】13. 下列有關「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敘述何者最不正確?(A)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主要是「創造性取向藝術教育」思潮的延伸(B)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興起於 1990 年代中葉之後,倡導者之一為美國藝

【評論內容】

A

50. 藝術教育思潮的演變,從 1950 年至今,先後所發展重要的論述,下列的順序何者正確? (A) 「創性與心智成長」→「學科本位藝術教育」→「視覺文化藝術教育」 (B) 「學科本位藝術教育」→「創性與心智成長」→「視覺文化藝術教育」 (C) 「創性與心智成長」→「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學科本位藝術教育」 (D) 「學科本位藝術教育」→「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創性與心智成長」

【評論主題】16.由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2000年台北雙年展,其策展主題為:(A)世界劇場(B)慾望場域(C)無法無天(D)歡樂迷宮

【評論內容】

「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主題「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正式公布,由策展人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共同訂定。兩位策展人將以此論題探究自然生態系統持續演變的特質,以及這項特質如何被反映在藝術與機構的運作機制中。本屆展覽則欲審視系統理論如何體現在藝術與機構的運作上,並藉以凸顯各系統賴以維生的依存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