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題組】52.What was the new light that Deborah saw in her life?(A) To help people take care of their bod

【評論內容】重點常在最後幾行.....倒數第5行起,★★★...

【評論主題】【題組】52.What was the new light that Deborah saw in her life?(A) To help people take care of their bod

【評論內容】重點常在最後幾行.....倒數第5行起,★★★...

【評論主題】【題組】29.(A)1(B)2(C)3(D)4(E)0

【評論內容】拋物線上任一點到準線的距離會等於到焦點距...

【評論主題】24.試問拋物線y2=8x被直線x-2y=2所截的弦長為下列何者?(A) 40(B) 8√5(C) 4√30(D) 50 。

【評論內容】關鍵想法:設兩交點y座標為 y1,y2 (★★☆1...

【評論主題】24.試問拋物線y2=8x被直線x-2y=2所截的弦長為下列何者?(A) 40(B) 8√5(C) 4√30(D) 50 。

【評論內容】關鍵想法:設兩交點y座標為 y1,y2 (★★☆1...

【評論主題】19 下列關於最小可聽度(minimum audible angle, MAA)的敘述何者正確?(A)當聲音由側方轉向正前方,MAA 增大(B)當聲音來自正前方,MAA 最小可達 10 度(C)100

【評論內容】

當對聲音定位時,在感知上若要能區分兩音源所需的最小角度,稱為最小可聽角(minimal audible angle, MAA),也可視為一種在定位上的差異閾(difference limen, DL)。當音源在頭部正前方時,兩音源間的角度差只要有僅1 至2度就能供我們辨別;不過,若隨著音源越往頭部側邊,最小可聽角就會變大(變差)(Mills, 1972)。實際上,在頭部側面有一模糊地帶,稱為「混淆錐區(cone of confusion)」,在此區域內若有兩聲音面對同一耳,其音源方向會不易被辨識。

在頭部前方的最小可聽角是很敏感的,只要在位置上稍有變化,即會在兩耳間產生明顯差異。但在頭部側邊卻並非如此,由於兩耳間差異性已夠大(近耳較有利),所以音源必須要分得夠開(最小可聽角較大),才能使得兩耳間的差異有更明顯的不同。Mills 發現在1500-2000Hz之間的聲音最難區辨。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19 下列關於最小可聽度(minimum audible angle, MAA)的敘述何者正確?(A)當聲音由側方轉向正前方,MAA 增大(B)當聲音來自正前方,MAA 最小可達 10 度(C)100

【評論內容】

當對聲音定位時,在感知上若要能區分兩音源所需的最小角度,稱為最小可聽角(minimal audible angle, MAA),也可視為一種在定位上的差異閾(difference limen, DL)。當音源在頭部正前方時,兩音源間的角度差只要有僅1 至2度就能供我們辨別;不過,若隨著音源越往頭部側邊,最小可聽角就會變大(變差)(Mills, 1972)。實際上,在頭部側面有一模糊地帶,稱為「混淆錐區(cone of confusion)」,在此區域內若有兩聲音面對同一耳,其音源方向會不易被辨識。

在頭部前方的最小可聽角是很敏感的,只要在位置上稍有變化,即會在兩耳間產生明顯差異。但在頭部側邊卻並非如此,由於兩耳間差異性已夠大(近耳較有利),所以音源必須要分得夠開(最小可聽角較大),才能使得兩耳間的差異有更明顯的不同。Mills 發現在1500-2000Hz之間的聲音最難區辨。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53 聽覺有時間整合(temporal integration)的作用。一般而言,某人對一個 300 毫秒的純音測得的閾值為 40 dB IL,如果將同一純音的時長增長到 3000 毫秒,則此人的閾

【評論內容】

對一個持續時間(duration)低於300毫秒(ms)的聲音而言,若其持續時間越小,其聽閾就越高,反之亦然。在此前提下,當持續時間變成10倍大時,音強度會減少10分貝;若持續時間成了原來的1/10,則音強度就會增加10分貝。這個現象稱為時間加成(temporal summation)或時間整合(temporal integration)。

但本題的純音時間增加超過至大於300毫秒,所以不合上述理論。

即音強不會受影響。

from 聽力學精要 第三章 聽覺範圍

【評論主題】52 搖頭眼震測試(head shaking nystagmus)時,主要評估的是下列何項機制?(A)前半規管 (B)水平半規管 (C)後半規管 (D)耳蝸

【評論內容】

會建議頭往下傾20-30度,以讓水平半規管與轉軸垂直

【評論主題】38 計算溫差測試單側衰弱值採用下列何者?(A)最大慢速相速率 (B)最大快速相速率 (C)平均慢速相速率 (D)平均快速相速率

【評論內容】

LC、LW、RC、RW都是採慢速相最大速率 ,單位是 度/秒

【評論主題】37 下列何者為前庭誘發頸肌電位(cVEMP)的傳遞歷程?(A)聲音→橢圓囊→上前庭神經 (B)聲音→橢圓囊→下前庭神經 (C)聲音→球囊→上前庭神經 (D)聲音→球囊→下前庭神經

【評論內容】

c-VEMP :聲音(震動) 球囊   前庭下神經 同側胸鎖乳突肌

o-VEMP :聲音(震動) 橢圓囊   前庭上神經 對側眼肌

【評論主題】24 有關溫差測試中四種測試結果的最大眼震速率(左耳冷 LC、左耳溫 LW、右耳冷 RC、右耳溫 RW),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因操作誤差,而非病理因素所得到的結果? (A) LC=22°/sec, LW=

【評論內容】

若為病理因素,RC應與LW接近,或RC與RW接近,但D選項中的RC與兩者差距都大,懷疑操作有誤

【評論主題】23 急性眩暈患者有下列那一項症狀時,須特別警覺有中樞性病因?(A)聽覺症狀,如耳鳴、耳悶等 (B)呼吸急促、手腳發麻 (C)經人攙扶無法站立及行走 (D)噁心嘔吐

【評論內容】

周邊性病因會出現聽覺症狀,及引起自主神經反射性噁心嘔吐

無法站立及行走,要懷疑運動神經受損

【評論主題】19 下列何項眼球運動有助於讓中央凹(fovea)轉向你有興趣的物體?(A)固視(visual fixation) (B)視動眼(optokinetic) (C)眼震慢速相 (D)跳視

【評論內容】

跳視(saccade)是一種共軛式之眼球運動,為快速的眼球運動,其功能為快速將眼球中央凹對準物體以得到清晰的視覺。

【評論主題】17 有關前庭復健運動,下列何者正確?(A)習慣化症狀(habituate symptoms)運動適用於雙側前庭病變患者 (B)凝視穩定(gaze stability)運動除了改善頭部運動時的視覺症狀

【評論內容】

A. 習慣化症狀(habituate symptoms)較適用於因姿勢動作改變或視覺刺激,而引起頭暈的單側前庭病變患者。 雙側前庭病變並不適用。

【評論主題】16 墜落性發作(drop attacks)指患者意識清楚,感覺自己像被推倒而跌倒,可見於下列那些疾病?(A)姿勢性低血壓、血管迷走性暈厥(vasovagal syncope) (B)美尼爾氏症、上半

【評論內容】

題目有點模糊,drop attack的病因也包括癲癇、偏頭痛、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

單就前庭因素而言,的確是以梅尼爾氏症最多。

而上半規管裂隙症所會出現類似的表現應為 Tullio氏現象,即當聽到大聲時,會產生頭暈不穩的現象。

上半規管裂隙症在門診並不常見,反而前庭偏頭痛、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較多

【評論主題】15 前庭誘發眼肌電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測試時之刺激形式、主要刺激的耳石器官及傳導的神經,分別為下列何者? (A)聲音、耳蝸、耳

【評論內容】

c-VEMP 是聲音或骨導震動或前庭電流、球囊、前庭下神經

o-VEMP 是聲音或骨導震動或前庭電流、橢圓囊、前庭上神經

【評論主題】14 下列何者為兒童較常見的頭暈原因?(A)前庭偏頭痛、兒童良性陣發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of childhood)、病毒性中耳炎 (B)前庭偏頭痛、美尼爾氏症、

【評論內容】

有人認為兒童良性陣發性眩暈(BPV)是成年後前庭偏頭痛的前身。

我自己在門診也發現鼻過敏、感冒病毒感染的兒童,可能平衡代償機制減弱,此時會有常抱怨頭暈的傾向,可以開periactin(cyprohepatadine)服用會有止暈效果,僅供參考。

【評論主題】13 有關振動幻視(oscillopsia)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前庭眼反射正常 (B)可能會發生在兩側前庭功能低下之患者 (C)病人因動作而引起眩暈發作 (D)與頭部動作無關

【評論內容】

A. 振動幻視或稱為視振盪(oscillopsia),與動眼(oculomotor)系統及前庭眼反射(VOR)有關。

【評論主題】11 向地型(geotropic)水平半規管良性陣發性眩暈,可藉由下列那一項方法治療?(A) forced prolonged positioning (B) Epley maneuver (C) r

【評論內容】

持續姿勢法(forced prolonged position maneuver, FPP)是讓病患側躺眼振較弱側12小時。

當治療2天後追蹤,管耳石型病患可能就不再出現向地型眼振,此時耳石已隨重力通過非壺腹端之開口進入橢圓囊。頂帽沉石型則可依眼振是否由逆地型轉為向地型,再分為頂帽半規管側或橢圓囊側。若症狀緩解不再出現眼振,則診斷為橢圓囊側。若是眼振方向由原來之逆地型轉為向地型則診斷為半規管側,表示耳石由頂帽半規管側漂至水平半規管之後臂而轉為管耳石,則須再進行持續姿勢法,躺向另一側讓耳石由非壺腹端之開口進入橢圓囊。此法也有缺點。無法久臥之病患,治療配合度就不佳,其效果也較慢。快速轉頭法(Rapid Head Rotation)則較無上述的缺點,可當場看出療效...

【評論主題】9 有關前庭誘發頸肌電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藉由測量同側胸鎖乳突肌之肌電位反應來評估

【評論內容】

A . 胸鎖乳突肌要出力才可記錄到電位

B.  是同側 球囊 (saccule)

C.  95-100 dB nHL,500-750 Hz 波形會較大潛時也較穩定

D. 正確

【評論主題】4 人體三對半規管負責偵測頭部運動的角加速度,當受測者把頭往右旋轉 35 度,再快速往正前方低頭時,對半規管造成何種刺激? (A)主要興奮左前半規管,同時抑制右後半規管 (B)主要抑制左前半規管,同時

【評論內容】

當頭往右轉35度時,左前半規管會位在身體中軸,如圖。

前及後半規管的動纖毛排列是背向橢圓囊,水平半規管則相反。當靜纖毛往動纖毛偏移時,會產生神經去極化興奮作用;當動纖毛往靜纖毛偏移時,會產生神經過極化抑制作用。 所以,在此題中,當頭快速往右下看時,會因為慣性,使左前半規管的動纖毛往半規管側偏移,產生興奮作用,而右後半規管的動纖毛會往橢圓囊偏移,產生抑制作用...

【評論主題】2 有關正常的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當頭部移動而物體靜止時,維持對該物體的穩定視覺 (B)屬於潛時短且較慢速的眼球運動 (C)需要大腦皮

【評論內容】

數位相機在移動中拍照時,畫面是模糊的。為何人眼接收影像時不會呢?正是因為前庭眼反射(VOR)之故。

B. 眼球運動需要潛時值短且夠快速以反應

【評論主題】1 急性單側周邊前庭功能受損引起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常會逐漸改善,這種功能性的回復稱為前庭代償(vestibular compensation),其最主要的機轉是: (A)周邊前庭功能完全回復正常 (B

【評論內容】

前庭代償是一種腦部重新控制平衡功能的過程,以減輕平衡器官被破壞後,所產生的症狀。單側前庭受破壞後,腦部會重新整合各種新的神經訊號。

代償機轉包括四種過程:

【評論主題】63 有關松量尺(sone scale)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松量尺所呈現的是響度與音強之間的關係 (B)松量尺的音強每增加 10 分貝,響度就會增加 10 倍 (C)松量尺的音強參考值是以在

【評論內容】

響度和音強的關聯性,需要用到響度及音強的函數量尺,稱為松量尺(sone scale),響度的單位為松(sone)。習慣上,松量尺的音強參考值是以在1000 Hz、40分貝時的響度為1個松。因此若聽起來是40分貝音的兩倍大時稱為2個松;聽起來四倍大時稱為4個松;聽起來是半倍大時稱為0.5個松,依此類推。每增加10分貝的音量(或10奉phons),響度級會加倍(例如由1松變成2松,2松變成4松),每減少10分貝的音量,響度級會減半(例如由2松變成1松,1松變成0.5松)。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61 等響曲線(equal loudness contour)圖中,當響度級由 10 phons 提升至 100 phons 時,下列何頻率所需增加的音壓級分貝數最少? (A) 125 Hz (B)2

【評論內容】

可參考上面等響曲現圖,當音量增加時,在低頻音會增加的響度值會較窄較少

【評論主題】59 有關 Weber 氏分數(Weber fraction)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Weber 氏分數為差異閾(difference limen, DL)與原始數值間的相對關係 (B)此分數會成

【評論內容】

兩種聲音在知覺感受的區辨敏感度上,可讓人區分的最小差距稱為差異閾(difference limen, DL)或恰辨差(just noticeablendifference, JND)。例如,能區別兩聲音間最小的音強差距值,稱為音強差異閾(DL fornintensity)。音強差異閾常被稱為ΔI。類似的學術名稱也可應用於聲音其它方面的恰辨差,例如若頻率的差異閾為Δf,則是能區分兩不同頻率聲音,所需的最少頻率差距值。

 ΔI與Δf是絕對的差異閾值,Δ的大小值意義會因原量值大小而有所不同。因此,相對性的差異閾,可同時考量到差異閾及原始數值。相對性差異閾可表示為ΔI/I,稱為Weber氏分數(Weber fraction),若此分數為一個常數值(k),就可稱之為Weber氏定律(law)。若以數學來表示的話,Weber氏定律即ΔI/I=k。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16 內側上橄欖核(medial superior olive)是接受何種耳蝸神經核的訊息輸入?(A)同側的前腹側耳蝸神經核(anterior ventral cochlear nucleus) (B

【評論內容】

不管是直接刺激或間接抑制都是來自兩側的前腹側耳蝸神經核

【評論主題】9 有關耳蝸微電位(cochlear microphonic, CM)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耳蝸微電位是屬於交流電(alternating current) (B)耳蝸微電位的強度大小與基底膜的

【評論內容】

(A) cochlear microphonic (CM) 及 action potential (AP)是交流電,summating potential (SP)為直流電

【評論主題】7 鼓膜結構包括上皮層(epithelium)、纖維層(fibrous layers)及黏膜層(mucous membrane),請問槌骨柄(malleus manubrium)是被鼓膜的何種結構所包

【評論內容】

如圖 可見 MM並未受最外面的上皮層包圍

FROM  Anantomia Histologia Embryologia 44(6) · October 2014

【評論主題】29 下列何者不屬於維持平衡的前庭系統?(A)半規管 (B)耳蝸 (C)橢圓囊 (D)球狀囊

【評論內容】

耳蝸內沒有前庭神經通過

【評論主題】80 最小可聽角度(minimal audible angle)是指可以分辨兩個音源的最小角度,下列那種情況測量出的最小可聽角度最大?(A)兩個音源放在正前方 (B)兩個音源放在同側的側面 45 度(

【評論內容】

當對聲音定位時,在感知上若要能區分兩音源所需的最小角度,稱為最小可聽角(minimal audible angle, MAA),也可視為一種在定位上的差異閾(difference limen, DL)。當音源在頭部正前方時,兩音源間的角度差只要有僅1 至2度就能供我們辨別;不過,若隨著音源越往頭部側邊,最小可聽角就會變大(變差)(Mills, 1972)。實際上,在頭部側面有一模糊地帶,稱為「混淆錐區(cone of confusion)」,在此區域內若有兩聲音面對同一耳,其音源方向會不易被辨識。

在頭部前方的最小可聽角是很敏感的,只要在位置上稍有變化,即會在兩耳間產生明顯差異。但在頭部側邊卻並非如此,由於兩耳間差異性已夠大(近耳較有利),所以音源必須要分得夠開(最小可聽角較大),才能使得兩耳間的差異有更明顯的不同。n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60 下列有關外側上橄欖核(lateral superior olive, LSO)的敘述,何者正確?(A)LSO 對同側刺激通常呈抑制反應 (B)LSO 對同側刺激通常呈刺激反應(C)LSO 對對側

【評論內容】LSO同時接收來自兩耳的訊息,同側耳提供刺激性輸入訊息,對側耳提供抑制性訊息。

【評論主題】32 下列比較測量 minimum audible level 的兩種方法:minimum audible pressure(MAP);minimum audiblefield(MAF)的敘述,何者錯

【評論內容】

FROM 第四版 聽力學精要 p.74

看圖中下面兩條,MAF的曲線會比MAP約少6至10分貝(亦即聽閾更佳或更敏感),在2000至5000Hz之間是最敏感的(即僅需最少的音強即可達聽閾)

【評論主題】55 下列何者不會產生雙耳遮蔽差異(binaural masking-level difference)?(A)同時傳遞至雙耳的噪音相同,同時傳遞至雙耳的訊息相同(B)同時傳遞至雙耳的噪音相同,訊息只

【評論內容】

遮蔽級差異是在(1)SπNo(或SoNπ)時,要遮蔽信號音所需的音量值,與在(2)SoNo時遮蔽信號音所需的噪音級之間的差異。

S是測試信號音,N是遮蔽噪音

FROM 聽力學精要

【評論主題】71 下列關於音源辨認雙重理論(duplex theory of localization)的敘述,何者錯誤?(A)辨識方位的兩個重要線索是兩耳時間差(ITD)與兩耳音量差(ILD)(B)ITD 提供

【評論內容】

根據雙重理論,要決定聲音的方向來源主要依據兩耳間音量差(interauralnintensity differences, IIDs)及兩耳間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s, ITDs)。在處理高頻音時,兩耳音量差扮演重要角色,而接收低頻音時,主要是依靠兩耳時間差來處理。換言之,可藉由到達兩耳的些微信號音差異而定位出聲音的來源,而聲音在兩耳間的差異主要取決於聲源相對於頭部的位置。當聲源在聽者的頭部正前方、後方或在正中垂直面位置時,聲音在兩耳間是沒有差異的,因為聲源到兩耳的距離都相同。因此,若聲源在正中位置時,要能定位得依靠耳廓、頭部及軀幹所產生的頻譜差異(spectral variations)。這就是為何前後方定位會比側面定位更常發生混淆的原因。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55 較早抵達耳朵的聲音,支配我們的聽覺,此現象稱為:(A)迴音效應(echo effect) (B)遮蔽效應(masking effect)(C)優先效應(precedence effect) (D

【評論內容】

當聲音與物體的表面接觸後會被反射,產生回音。在房間或其它封閉空間內,原始直接音出現後會產生許多回音,稱為混響現象(reverberation)。因為我們常會接收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各個信號音,而我們通常分得出來是原始音(直接音),所以對聲音的音源辨識通常較不困難。對於直接音和方向上的正確感知要依循一個原則,稱為居前效應(precedence effect),或稱第一波前定律(first wave frontnlaw)、哈斯效應(Haasneffect)。簡單地說,居前效應的概要如下:若經由兩耳發出聲音,但會早個幾毫秒先對其中一耳發聲,在這種情況下受測者將不會聽到兩次聲音,而只會聽到似乎是由先出來的那側的單一發聲51)。換言之,先到達的信號音方向將決定聲音被感受到的方向。這種效應在少於約40毫秒的時間差距內會出現。當兩音的先後出現時間差達50毫秒以上時,就會被聽出有回音。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34 Weber’s law 主要是符合下列何者辨別敏感度(differential sensitivity)?(A)intensity discrimination (B)frequency dis

【評論內容】

"音強"的差異閾會隨著音量的增加而變得更敏感,更容易辨別,

而"頻率"的差異閾會隨著頻率的減少,或音量的增加而更敏感

Weber氏定律主要用於音強及頻率的辨別敏感度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33 關於 temporal integration 現象,時長(duration)小於 200 ms 之 tone burst 若進一步縮短,閾值會如何?(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不

【評論內容】

對一個持續時間(duration)低於300毫秒(ms)的聲音而言,若其持續時間越小,其聽閾就越高,反之亦然。在此前提下,當持續時間變成10倍大時,音強度會減少10分貝;若持續時間成了原來的1/10,則音強度就會增加10分貝。這個現象稱為時間加成(temporal summation)或時間整合(temporal integration)。

from 聽力學精要 第三章 

【評論主題】31 下列有關骨導振動器的校準,何者錯誤?(A)骨傳導的參考閾值為 RETFL(reference equivalent threshold force level)(B)通常以聽力正常者來進行生物校

【評論內容】

 

可藉由人造乳突(artificialnmastoid)或機械耦合器(mechanical coupler)來進行骨導系統的校正,美國國家標準規格ANSInS3.6-2010設定了骨導校正參考值,這些數據稱為參考等效聽閾力級(referencenequivalent threshold force levels, RETFLs),表示要以骨導刺激的方式達到0 dB HL所需的力級大小(分貝數參考值:1μN)。

 生物學骨導校正法需根據一種前提,即感音性聽損病患的氣導及骨導聽閾是相同的。 骨導振動器放在乳突部的RETFLS值(題目有誤)會比前額低。

FROM 聽力學精要chap 3, 表4.5

【評論主題】54 受試者安排作溫差測試(caloric test)前,應注意事項中,下列何者不適當?(A) 與個案進行諮詢,讓個案有暫時眩暈心理準備 (B)檢查前應先停用止暈藥 48 小時 (C)頭高 30 度,

【評論內容】

水平半規管在正立時,約略呈往前上方提升30度,所以當躺下頭高30度時,半規管會呈垂直狀

【評論主題】76 VEMP 測試時,刺激形式、直接刺激的標靶器官與傳入的神經為何?(A) 聲音,耳蝸(cochlea),耳蝸神經 (B)聲音,球囊(saccule),下前庭神經 (C)動能,橢圓囊(utricle

【評論內容】

c-VEMP是聲音或骨導振動,球囊,前庭下神經

o-VEMP是聲音或骨導振動,橢圓囊,前庭上神經

【評論主題】48 AVEMP 聽覺前庭誘發肌電圖,檢查刺激到反應路徑為:①下前庭神經(vestibular nerve) ②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③ 前庭神經核(ve

【評論內容】

傳導路徑如圖 :  在人類,c-VEMP屬於抑制性肌電位,o-VEMP屬於興奮性電位

【評論主題】62 進行前庭誘發肌電圖(VEMP)測試時,直接刺激的標靶器官與傳入的神經為何?(A)球囊,下前庭神經 (B)橢圓囊,上前庭神經(C)橢圓囊,下前庭神經 (D)水平半規管,下前庭神經代號:5301頁次

【評論內容】

頸性前庭誘發肌電圖(c-VEMP) 是球囊,前庭下神經

眼肌前庭誘發肌電圖(o-VEMP) 是橢圓囊,前庭上神經

【評論主題】66 心理聲學之研究中,等響度曲線(equal loudness contour)中,將何種頻率聲音,定義其 dB SPL 等同 phons?(A)0.5 kHz (B)1 kHz (C)2 kHz

【評論內容】

等響曲線是以1000 Hz為參考值,響度及音量在40 dB時約是相同的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37 下列那一聲音之 Intensity difference limen 最小,亦即,人類聽覺最容易辨別其聲音強度之變化?(A)500 Hz, 20 dB HL (B)1000 Hz, 40 dB

【評論內容】

"音強"的差異閾會隨著音量的增加而變得更敏感,更容易辨別,

而"頻率"的差異閾會隨著頻率的減少,或音量的增加而更敏感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79 有關最小聽覺角度(minimal audible angle,MAA)的敘述,以下何者錯誤?(A) MAA 在聲音來自正前方時最小,來自側面 90 度時最大(B)聲音來自正前方時,正常的 MAA

【評論內容】

當對聲音定位時,在感知上若要能區分兩音源所需的最小角度,稱為最小可聽角(minimal audible angle, MAA),也可視為一種在定位上的差異閾(difference limen, DL)。當音源在頭部正前方時,兩音源間的角度差只要有僅1 至2度就能供我們辨別;不過,若隨著音源越往頭部側邊,最小可聽角就會變大(變差)(Mills, 1972)。實際上,在頭部側面有一模糊地帶,稱為「混淆錐區(cone of confusion)」,在此區域內若有兩聲音面對同一耳,其音源方向會不易被辨識。

在頭部前方的最小可聽角是很敏感的,只要在位置上稍有變化,即會在兩耳間產生明顯差異。但在頭部側邊卻並非如此,由於兩耳間差異性已夠大(近耳較有利),所以音源必須要分得夠開(最小可聽角較大),才...

【評論主題】58 正常聽力的人之 GDT(gap detection threshold)約為:(A) 2 to 3 ms (B)5 to 10 ms (C)10 to 20 ms (D)20 to 30 ms

【評論內容】

對於健康的年輕人而言,可辨別出的最短時間間隔(time interval或稱此為時間解析temporalnresolution)約為2至3毫秒(msec),可藉由間隔察覺法(gapndetection)或其它方法測出(Fitzgibbons & Wightman, 1982; Buus &nFlorentine, 1985; Green, 1985; Fitzgibbons & Gordon-Salant, 1987)。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28 由等響度曲線圖(equal loudness contour)的聽覺閾值曲線可以推論人耳對那些頻率的敏感度較佳:(A)低頻率(500 Hz 以下) (B)中低頻率(500 至 1000 Hz)(

【評論內容】

隨著音量增加,等響曲線圖會變得越平坦,特別是低頻音的部份更明顯。當低頻與中高頻時相比,兩響度不同的奉曲線之間其分貝數差距會變窄,表示對響度的感受變化會較不敏感。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23 在一個複合週期音(complex periodic tone)中,包括有 1200 Hz、1400 Hz、1600 Hz、2000 Hz、2200 Hz等純音的能量,但聽辨者會聽到到一個不存在的

【評論內容】

人類對複合音的音調感知大部分取決於對聲音內,諧音(harmonics)部分的感受,而非取決於耳蝸基底膜最大位移處的所在位置,根據消失的基頻(missing fundamental)或殘留音(residue pitch)理論,若給予受測者一個複合週期音,此音包含某個基頻音的高頻諧音,但不包含任何基頻音。例如,複合音可能是由1800 Hz、2000 Hz、2200 Hz及2400nHz所組成。這些音都屬於200 Hz的諧音,但在此情況下,即使沒有提供200 Hz的聲音活化基底膜上的特定位置,但受測者仍會感受到有200Hz的音出現(就像藏著某個消失的基頻一樣)。藉由諧音來感知某個消失的基頻音,似乎得依賴聽覺神經系統對諧音某部份的認知來負責完成。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21 有關聲源之判別(sound localization),低頻聲音的聲源判斷主要仰賴下列何者?(A) 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 (B) interaural

【評論內容】

根據雙重理論(duplex theory),要決定聲音的方向來源主要依據兩耳間音量差(interauralnintensity differences, IIDs)及兩耳間時間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s, ITDs)。在處理高頻音時,兩耳音量差扮演重要角色,而接收低頻音時,主要是依靠兩耳時間差來處理。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頸前庭誘發肌電圖檢查(cVEMP)【題組】65 刺激引發反應的器官是下列何者?(A) saccule (B) utricle (C) horizontal SCC (D) cochlear basal

【評論內容】

頸性前庭誘發肌電圖(c-VEMP) 引發的器官和神經分別是球囊、前庭下神經

【評論主題】79 有關 masking level difference(MLD)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主要測量腦幹的聽覺功能,不受周邊聽損的影響(B)是雙耳 release from masking 的

【評論內容】

在雙耳聽覺的測驗中,π表示信號音是呈現「兩耳180 o反相(antiphasic)」,當在SπNo的情況下時,雖然信號音與遮蔽音的音量如同相SoNo的狀況,但是又能再度聽到信號音。換言之,將兩耳的狀況由SoNo變成SπNo的狀況後,信號音的相位改變了,就不再會被遮蔽。這種不再被遮蔽的現象也會在兩耳的信號音維持不變,但遮蔽音以反相的方式呈現時出現,此時記為SoNπ。這種遮蔽釋放(release from masking)的現象是由於較低階的上橄欖核複合體(superior olivary complex)產生交互作用所致。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神經傳導受損,所以MLD可能會消失。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78 有關 Gap detection threshold test 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是一種非語言的中樞聽覺功能測驗(B)可反映聽覺系統的 temporal resolution(C)一

【評論內容】

對於健康的年輕人而言,可辨別出的最短時間間隔(time interval或稱此為時間解析temporal resolution)約為2至3毫秒(msec),可藉由間隔察覺法(gap detection)測出。

在間隔察覺試驗法(gap detection testing)中,會快速地給予受測者兩個連續刺激音,兩音之間的間隔極短。此間隔的持續時間會因不同的測驗方法而有所調整,不一定要是剛好在聽閾的聲音,受測者要試著分辨是否能聽到此間隔。可被辨別的最短間隔稱為間隔察覺閾(gap detection threshold)。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40 若周邊前庭系統在溫差檢查(caloric test)中對冷、熱、冰水均無反應,接下來你要以何種檢查確認兩側的前庭病灶為首選?(A)前庭誘發肌性電位 (VEMP) (B)旋轉椅檢查(rotatio

【評論內容】

溫差測驗為一次測單邊前庭功能。

因旋轉椅測驗可同時測兩側內耳前庭,當要區分是否為兩側同時病變或其它腦部問題時,很有幫助

【評論主題】56 在中樞聽覺功能檢查中,遮蔽音量差異測試(masking level difference)主要是測試:(A)雙耳聽覺整合(binaural integration) (B)大腦半球間效率(int

【評論內容】

遮蔽級差異(MLD)的現象,能讓我們觀察到一些雙耳聽覺處理的情況,使我們能在噪音及混響音的(reverberant)存在下,也能夠有效聽到聲音並進行溝通。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35 由於遮蔽位階差異(masking level difference, MLD)對何處病灶頗為敏感,可協助鑑別診斷?(A)第七對腦神經 (B)耳蝸 (C)下腦幹 (D)顳葉

【評論內容】

在雙耳聽覺的測驗中,常以500hz的低頻音,以高於聽閾的音量發出,S表示測視信號音,N表示遮蔽噪音,π表示信號音是呈現「兩耳180 o反相(antiphasic)」,當在SπNo的情況下時,雖然信號音與遮蔽音的音量如同相位SoNo的狀況,但是又能再度聽到信號音。換言之,將兩耳的狀況由SoNo變成SπNo的狀況後,信號音的相位改變了,就不再會被遮蔽。這種不再被遮蔽的現象也會在兩耳的信號音維持不變,但遮蔽音以反相的方式呈現時出現,此時記為SoNπ。這種遮蔽釋放(release from masking)的現象是由於腦幹較下方低階的上橄欖核複合體(superior olivary complex)產生交互作用所致。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神經傳導受損,所以MLD可能會消失。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61 一個頻寬 100 Hz 的窄頻噪音,其 spectrum level 是 30 dB SPL,請問這個窄頻噪音的 total power 是多少?(A) 30 dB SPL (B) 33 dB

【評論內容】

噪音的音量級是以頻譜級(spectrumnlevel)來表示,即噪音在每個週期的音量值(level per cycle)。為了方便數學上的運算,頻譜級(dBSL)可由下列公式而得到:

 

  dBSL=dBo – 10logBW 

 

 

在此dBo表示噪音的整體功率級(overall power level),BW表示頻寬。舉此題來說,若噪音的頻譜範圍大小為100Hz,整體功率級為x分貝,則其頻譜級為30分貝,

所以                                 30 = x -10 .log100    -- 可算出  x = 50

最好將公式記下來

 

                   

【評論主題】60 關於頸前庭誘發肌電位(cervical VEMP)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神經傳導路徑為 superior vestibular nerve→lateral vestibular nucle

【評論內容】

C. 因同一人在不同時間點,頸用力程度不一,會造成檢查誤差,所以常需要修正波幅

D. 經由耳道傳導刺激音時,傳導性聽損當然會有影響

【評論主題】62 與雙耳遮蔽位階差異(binaural masking level difference)的產生相關的原因,下列選項何者最正確?(A) ITD (B) ILD (C) ITD 與 ILD (D)不

【評論內容】

雙耳聽覺可提供方向性聽覺的基本原理稱為雙重理論(duplex theory)。根據雙重理論,要決定聲音的方向來源主要依據兩耳間音量差(interaural intensity differences, IIDs)及兩耳間時間差(interauralntime differences, ITDs)。在處理高頻音時,兩耳音量差扮演重要角色,而接收低頻音時,主要是依靠兩耳時間差來處理。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10 有關前庭誘發肌電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的檢查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測試球囊(saccule)及下前庭神經路徑 ②所產生為收縮性的肌電位反應

【評論內容】

c-VEMP 誘發是靠聲音或骨導震動或前庭電流、球囊、前庭下神經

o-VEMP 誘發是靠聲音或骨導震動或前庭電流、橢圓囊、前庭上神經

在人類,c-VEMP屬於抑制性肌電位,o-VEMP屬於興奮性電位

受測時,頸部需用力才可取得電位

【評論主題】27 遮蔽訊號頻率可遮蔽更高頻率多過於較低的頻率的現象是:(A)向上擴散遮蔽(upward spread of masking)(B)音頻遮蔽(tonal masking)(C)時序遮蔽(tempor

【評論內容】

adapted from  Ehmer

低音量的遮蔽音(例如20分貝)於遮蔽頻率附近的遮蔽形態圖會顯得窄而對稱。隨著遮蔽音量增加,其所遮蔽的頻率範圍會變寬且不對稱地往上偏移。例如,1000 Hz的遮蔽音可遮蔽高於1000nHz的信號音,但對低於1000 Hz的信號音效果較差。此外,若比較每個小圖後可發現,低頻遮蔽音的遮蔽形態圖較寬,高頻率遮蔽音的圖形則漸漸變窄。遮蔽音會傾向於遮蔽高於其頻率的範圍,但對於低於其頻率範圍的聲音則非如此,這種現象稱為向上擴散遮蔽(upward spread of masking)。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圖3.17

【評論主題】11 根據方位辨識雙重理論(duplex theory of localization),當聲源頻率低於2000 Hz時,下列何者為主要聲源辨識的線索?(A)兩耳音量差(interaural leve

【評論內容】

在處理高頻音時,兩耳音量差扮演重要角色,

而接收低頻音時,主要是依靠兩耳時間差來處理。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34 溫差測試(caloric test)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兩耳之快速相速率(fast phase velocity)相差>20%,即認定為 canal palsy(unilatera

【評論內容】

A. 應為慢速相速率

B. 只能懷疑單側前庭眼反射出問題,無法細分真正病因

C. 對的,也可能是腦幹或前庭神經病變

D. 應為測試 Vestibulo-Ocular Reflex (VOR) 的生理狀況

【評論主題】19 下列關於最小可聽度(minimum audible angle, MAA)的敘述何者正確?(A)當聲音由側方轉向正前方,MAA 增大(B)當聲音來自正前方,MAA 最小可達 10 度(C)100

【評論內容】

當對聲音定位時,在感知上若要能區分兩音源所需的最小角度,稱為最小可聽角(minimal audible angle, MAA),也可視為一種在定位上的差異閾(difference limen, DL)。當音源在頭部正前方時,兩音源間的角度差只要有僅1 至2度就能供我們辨別;不過,若隨著音源越往頭部側邊,最小可聽角就會變大(變差)(Mills, 1972)。實際上,在頭部側面有一模糊地帶,稱為「混淆錐區(cone of confusion)」,在此區域內若有兩聲音面對同一耳,其音源方向會不易被辨識。

在頭部前方的最小可聽角是很敏感的,只要在位置上稍有變化,即會在兩耳間產生明顯差異。但在頭部側邊卻並非如此,由於兩耳間差異性已夠大(近耳較有利),所以音源必須要分得夠開(最小可聽角較大),才能使得兩耳間的差異有更明顯的不同。Mills 發現在1500-2000Hz之間的聲音最難區辨。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

【評論主題】14 最小可聽聲壓(minimal audible pressure, MAP)與最小可聽聲場(minimal audible field, MAF)閾值相較,MAF 較 MAP 少 6 分貝左右,下

【評論內容】

MAF及MAP之間有「消失的6分貝」差距,這是由許多因素所共同構成的,像雙耳與單耳聽覺的效果差別、經耳機聽音所受到的生理性噪音遮蔽、真實耳與耦合器在測量上的不同、外耳道共振,及其它技術性因素。

from 聽力學精要 Chap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