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5. 化簡 (A) (B) (C) (D)

【評論內容】

答案:?

【評論主題】4. 若 ,則 (A)0 (B)108 (C)21 (D)210

【評論內容】答案:?

【評論主題】2. 是哪一個聯立方程式的解? (A) (B) (C) (D)

【評論內容】

答案:?

【評論主題】1. 下列何者為二元一次方程式? (A) (B) (C) (D)

【評論內容】

答案:?

【評論主題】2. 有一本介紹臺灣各鄉鎮市的旅行書,某頁寫著:「『玉井』,舊稱『噍吧哖』(Tapani),是西拉雅族支系『噍吧哖』的故地。昔日以抗日事件聞名於臺,並設有噍吧哖紀念公園、抗日紀念碑……。」請問:【題組

【評論內容】

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代中期的昭和五年(1930年)發生的原住民武裝起義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1][2]聯合起事,襲擊由日方建立的樣板聚落霧社,趁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日方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而起事的賽德克族人雖在襲擊成功後即回撤備戰,但仍不敵日方的強大武力,身為起事領袖的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的各部落幾遭滅族,數百位族人在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餘生者則被日方強制遷至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西北端的清流部落)集中居住與管理 。該事件爆發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除了使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並造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

【評論主題】【題組】15.( )承上題,日治初期,因抗日事件不斷,軍費龐大,因此有些日本國會議員提議將臺灣賣給外國。但是當時的臺灣民政長官反對此案,並提出臺灣事業經營計畫,後來證實臺灣確實為一大寶地。請問這位民政

【評論內容】

由於兒玉源太郎除了臺灣總督之外,還兼任內閣官職,並曾出征日俄戰爭共達6年之久,因此後藤新平成為「實質」上的臺灣總督,在其8年8個月任內(1898至1906年),使臺灣由日本的「負債」變成「資產」,甚至被視為日政府之寶庫。後藤新平可謂日治時代,對臺灣最有影響的第一人。

http://www.epochweekly.com/b5/449/15588p2.htm

【評論主題】11.( )興福市人口總數為 110 萬人,其中男性總數為 60 萬人。請問:該國性別比為何? (A) 120 (B) 100 (C) 102 (D) 80。

【評論內容】

性別比有以下幾個種類:

第一性別比:指懷孕時的性別比

第二性別比:指新生嬰兒的性別比

第三性別比:指所有成熟個體(此指出生後至死亡)的性別比

【評論主題】【題組】28.( )哪國的人口成長率最低?  (A)鴻福國 (B)鴻達國 (C)鴻禧國 (D)鴻聖國。

【評論內容】人口增加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 人口成長率=(今年總人口數—去年總人口數)∕去年總人口數×100%

【評論主題】11.( )興福市人口總數為 110 萬人,其中男性總數為 60 萬人。請問:該國性別比為何? (A) 120 (B) 100 (C) 102 (D) 80。

【評論內容】

性別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對雌性(女性)的比率。

【評論主題】4. ( )附表為四個地區的人口資料表,其中何者的人口成長出現社會增加的情況最為明顯?(A)甲 (B)乙 (C)丙 (D)丁。

【評論內容】一地的人口因移入或移出而增減,故移入人數與移出人數之差,就是社會增加。 社會增加=移入—移出(或社會增加率=移入率—移出率)。

【評論主題】34. 「莫論書生空議論 頭顱擲處血斑斑」,是對「他」生平最好的注解,在戒嚴時期從事民主運動,出版自由中國雜誌、籌組中國民主黨,結果是十年的政治黑牢,但他從未屈服顯現了真正的風骨。他是? (A)雷震(

【評論內容】

1949年,雷震與胡適、王世傑、杭立武等籌備在上海建立一份名為《自由中國》的雜誌。該雜誌早期與蔣中正和中國國民黨關係密切,但是到了後期,則開始出現大量批評政府的言論,逐步碰到蔣中正的政治禁忌。

1960年5月4日,雷震發表了《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鼓吹成立反對黨參與選舉以制衡執政黨。5月18日,非國民黨籍人士舉行選舉改進檢討會,主張成立新黨,要求公正選舉,實現真正的民主。決議即日起組織「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隨即籌備組織反對黨。雷震擔任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召集委員,與李萬居、高玉樹共同擔任發言人。7至8月間舉行四次分區座談會,確定黨名為中國民主黨。參與新黨籌組的人員包括了當年省議會「五龍一鳳」的李萬居、郭雨新、吳三連、郭國基、李源棧、許世賢,以及高玉樹、楊金虎、齊世英、夏濤聲等。同年9月4日,雷震、劉子英、馬之驌、傅正被逮捕,並被軍事法庭以「包庇匪諜、煽動叛亂」的罪名判處十年徒刑。直到1970年,雷震才得以出獄,但仍被特務密切監視。到1990年代,才得以平反。

【評論主題】32.禮記禮運篇大同章記載:「使(甲)老有所終,(乙)壯有所用,(丙)幼有所長,(丁)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請問:上述哪一句比較符合社會福利制度中的「國民就業」項目? (A)甲(B)乙

【評論內容】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運大同篇(節錄)之註解   「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 選出真正賢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非常信實和睦,道心不退,精進不懈, 所以人們不單只親愛自己之親人;不只愛護自己之子女, 同時也愛護他人之子女。使老年人退休後,能安享清福,而不辛勞終生; 壯年人各有所用,而不遊手好閒;幼年人有所教養,而不放蕩成性。 並且老...

【評論主題】14.古蹟與文物是歷史的最佳見證,下列哪一項配對是正確的?(A)億載金城-中法戰爭 (B)恆春古城-牡丹社事件(C)基隆二沙灣砲臺-英法聯軍 (D)獅球嶺「曠宇天開」隧道-

【評論內容】億載金城古稱為「安平大砲臺」或「二鯤鯓砲臺」是為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臺的日本軍隊。西元1874年沈葆楨先抵安平,認為應建立大砲臺以保衛府城,因

【評論主題】12. 下列哪幾個成語是不是用來形容生活貧困?(A)斷垣殘壁(B)環堵蕭然(C)身無長物(D)阮囊羞澀。

【評論內容】

A破敗倒塌的牆壁。形容景象荒涼。

D阮囊羞澀 【釋義】:阮囊:亞代阮孚的錢袋;羞澀:難為情。比喻經濟困難。

【評論主題】27. 王冕小時候因家貧去放牛,最後竟可成為畫沒骨花卉的名家。從他的例子可讓我們得到什麼啟示?(A)三折肱而成良醫 (B)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C)有志者,事竟成 (D)尺有短,寸有長。

【評論內容】

【肱】肉-04-08. 音讀. ㄍㄨㄥ. 釋義. 胳膊。或單指肩臂相連處至腕的部分。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故事由來是這樣子的: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塞翁,他養了很多馬.有一天他有一隻馬跑掉了,就有人說要去找回來,可是塞翁卻說不用了,說馬跑掉也許是福不是禍呢! 過了一陣子,那隻跑掉的馬自己回來了,而且還帶了小馬回來.塞翁不但收回原來失去的馬,還得到額外的馬.這時候塞翁就說,果然馬跑掉是件好事. 因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就是用來比喻,一時失去某些東西並不一定是不好的,也許你會因為失去它而得到好處呢~~

【評論主題】3. 下列何項中的「四」字,全指實數? (A)文房「四」寶/三從「四」德 (B)家徒「四」壁/推三阻「四」 (C)「四」分五裂/「四」平八穩 (D)「四」維八德/「四」兩撥千金

【評論內容】

四平八穩成語解釋:原形容說話做事穩當。現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的意思。

四兩撥千金”的意思表示: 比喻用很小的力量來解決很大的問題

【評論主題】23. 下列哪個選項中的詞語都是疊韻?(A) 沉浸、徘徊 (B) 依稀、惆悵(C) 流行、共鳴 (D) 活潑、吱喳

【評論內容】

指兩個不同的漢字具有韻腹和韻尾相同的關係。 兩個字具有疊韻關係的雙音節詞,則稱為疊韻詞。

【評論主題】9. 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所表達的情感和下列何者不同?(A) 孺慕之情 (B)寸草春暉 (C)義無反顧 (D)菽水承歡

【評論內容】

義無反顧就是 為了正義奮勇直前,絕不猶豫退縮的意思

菽水承歡. 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承歡: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評論主題】8. 下列成語,何者用來形容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之情?(A) 舐犢情深 (B)羔羊跪乳 (C)愛屋及烏 (D)綵衣娛親※背面尚有試題

【評論內容】彩衣娛親(比喻高齡七十的老萊子為博父母親歡心,身披五彩衣玩兒戲。比喻孝養父母。也有”孝順沒有老幼之分,也沒有終止的時刻”的意思。)

【評論主題】3.以下成語中的數字何者為實數?(A)三申五令 (B)一面之緣 (C)千里鵝毛 (D)日食萬錢。

【評論內容】

C:鵝毛,形容價值不高之物。「千里鵝毛」指從千里之外贈送輕微的禮物。比喻禮物雖輕但情意深重

D:日食萬錢 【拼音】:rì shí wàn qián 【釋義】:每天吃喝花費上萬錢財。形容生活極其奢侈。

【評論主題】1. 「戚戚於貧賤」的「於」字,意義與下列何者的「於」字相同? (A)苛政猛「於」虎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於」事無補 (D)生「於」斯,長「於」斯

【評論內容】

不戚戚「於」貧賤 ,不汲汲「於」富貴   ◎於:介詞,對於。 【譯】對於貧窮卑賤,不感到憂心;對於 財富權貴,不努力去求取(不慕榮 利)。 【析】最能說明陶淵明的志向,闡明五柳 先生淡泊名利的胸襟及貧賤不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