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題組】2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國二英文上第二次-106 年 - 2017臺南市市立復興國中八年級106 上學期英文第二次段考(期中考)翰林#91574討論私人筆記( 0 )最佳解!

【評論內容】1、請問題目是否有誤,題目「(乙)予以一貫之」應改為「予一以貫之」才是倒裝句,符合答案為(D)?2、請問「(甲)漫卷詩書喜欲狂」為倒裝句嗎?若是倒裝句,該如何還原?有一說法:「漫卷詩書喜欲狂」可說是倒裝句→喜欲狂漫捲詩書,就是說:「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便高興得快要發狂似的,隨便收拾一下桌上的詩書,準備好好慶祝這個喜事。」此說法可信嗎?

【評論主題】【題組】⑷請完成所有計算過程,並對檢定結果作成結論。(10 分)

【評論內容】《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編著的大型類書,凡五百卷。

【評論主題】三、《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8 條規定:「…審查結論認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開發行為在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時,其後續之作業、審查流程為何?請簡述之。其中,界

【評論內容】【略喻】省略(喻詞),只有(喻體)、(喻依),稱為略喻。【借喻】(喻體)被(喻依)所取代,喻體、喻詞一併省略,只剩下(喻依),稱為借喻。

【評論主題】11.下列各組,何者音義皆同(A)晚有兒「息」/孜孜不「息」(B)舉槍自「戕」/「戕」摩剝削(C)豈有他「繆」巧/未雨綢「繆」(D)深可四「尋」/「尋」病終。

【評論內容】戕  ㄑ|ㄤˊ  

 

殺害﹑傷害。如:「自戕」、「戕害」。孟子˙告子上:「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漢˙曹操˙蒿里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戕摩剝削

加以迫害而從中取利。

明方孝孺指喻:「視之以至疏之勢,重之以疲敝之餘,吏之戕摩剝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

用以形容對事物的殘害或官吏對人民的壓榨。

【評論主題】45.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彰,國乃滅亡。」此言出自何人? (A)墨翟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

【評論內容】《 管 子 ‧ 牧 民 篇 》 , 管 仲 說 : 「 禮 義 廉 恥 , 國 之 四 維 ; 四 維 不 張 , 國 乃 滅 亡 。 」 他 強調 國 民 若 不 重 視 禮 教 、 正 義 、 廉 潔 和 對 罪 惡 感 到 羞 恥 之 心 , 國 家 的 安 定 便 必 受 到 影響 。

【評論主題】3.《詩經》從戰國晚年到漢朝起被稱為「經」,是從何種角度看待之?(A)文學作品(B)史詩(C)政治(D)詩教。

【評論內容】此題選項C、D有爭議「詩教」即是從「政治」角度來解詩,達到宣傳政教之功用,選項C、D一體兩面,如何劃分。

【評論主題】1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句中的「史」是什麼意思?(A)華麗(B)虛浮(C)陳舊

【評論內容】《傅佩榮《四書》心得》

 孔子曾由各種角度描寫"君子"的特色,其中一段相當明確,就是:"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質"是天生的本性,樸實無華,純乎自然。但是,光是憑著樸實的本性去生活,卻難免流于粗野。因為人類社會由進化而有文明,由文明而有傳統;傳統所包含的器物、制度與理念,形成一張"意義之網",是我們立身處世必須依循的途徑。譬如我們與人交往,雖有滿腔善意,但是表達的形式如果不合規范,就難免引起誤會,其至造成相反的效果。  "文"是后天的修養,如禮樂教化,冠冕堂皇。這是經由學習所得的本事,讓我們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裝飾打扮,如何言談中節,如何欣賞藝術,等等。如果缺乏這種修養,...

【評論主題】8.嘗試錯誤學習代表人物(A)Thorndike(B)Ausubel(C)Gagne蓋聶(D)Piaget

【評論內容】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E. L. Thorndike)從貓身上發現『學習是經由嘗試和錯誤中而來的』理論基礎。

【評論主題】15.「看起來好像是大家一起去搶奪那片藍藍的天空」,這句子應屬於:(A)映襯法 (B)擬人法 (C)譬喻法 (D)寫實法。

【評論內容】譬喻格中的「假喻」沒有喻體、 沒有喻依,只出現一個喻詞--好像、彷彿、似乎、譬如等,

【評論主題】5、下列注音何者錯誤?(A)怙惡不「悛」 音ㄑㄩㄢ (B)率爾操「觚」 音ㄍㄨ(C)「吮」癰舐痔 音ㄩㄣˇ (D)玩歲「愒」日 音ㄎㄞˋ

【評論內容】怙惡不悛 ㄏㄨˋ ㄜˋ ㄅㄨˋ ㄑㄩㄢ 有過惡卻不肯悔改。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傳:「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東歐女豪傑˙第二回:「野蠻政府,怙惡不悛,偏要和我們為難。」亦作「怙惡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