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5.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低,也會造成學生自我期望低落,此現象稱之為:(A)刻板化(B) 標籤效應(C) 投射效應(D)比馬龍效應

【評論內容】

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比馬龍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高期望會導致特定領域的績效提高。例如:老師認為某些學生表現優異,是資優學生,就算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資優,但經過老師的鼓勵,他們的行為表現會朝著資優學生的方向前進,最終亦會真正的成為資優學生。

【評論主題】【題組】 ⑶何謂實獲值法?

【評論內容】沒看到「非」呀...

【評論主題】20.透過一份教育測驗可以測得特質或能力的程度,稱之為:(A)信度(B)效度(C)難度(D)速度

【評論內容】把對的答案改成錯的...是怎樣?

【評論主題】27.下列有關教育行政決定合理性的論述,何者為非?(A)圓滿的行政決策是可以達成的 (B)行政決定會受到沈澱成本的影響 (C)訊息的不完整會使決策合理性受限制 (D)個人的價值觀念會影響行政決定

【評論內容】

  教育行政決定合理性係指決定的結果合乎理法,並能達成預定目標的程度。要達到絕對、全知和無限的合理性是很難的,因為有下列限制存在:

一、沈澱成本:過去已付出的成本稱為沈澱成本,決定者常常難以放棄已投入的心血而遷就現實,這也就是行政決

  定要考慮的時間因素。

二、知識不全:人類對於待決定問題的瞭解與方案的建構往往只有片斷知識,做決定就如瞎人摸象一般,難以獲得

  高度的合理性。

三、預期困難:渾沌理論顯示系統是一種耗散結構,呈非線性發展的特質,做決定時要預測各種方案的可能結果,

  就很難完全正確。

參考來源:陳嘉陽教育概論(增訂三版)上冊,P.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