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李霜詮在高中求學階段,總是鬱鬱寡歡,咸少與班上同學互動,常常怨天尤人,猜疑心重,不相信他人,生性悲觀,請問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肯尼斯頓Keniston所說的(A)偏差症狀(B)疏離症狀(C)精神官能症(D

【評論內容】

"精神疏離症"是指患有此病的人與整個社會脫離,不參加社交活動,自我疏離,自我封閉。這種病人常常把自己關在臥室里不出來,拒絕與外界交流,而且一關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

【評論主題】40.重視個人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過程(A)Laster萊斯特(B)葛雷斯菲爾Glaserfeld(C)Lewin(D)Piaget

【評論內容】K.Lewin(1943)的場地論(Field Theory)視人類行為為內在力量(如個人需求、感覺與態度)與外在力量(個人在特定場所所感知的環境特性)持續互動的結果,亦即行為乃在一具有吸引與阻礙力量的生活空間中移動。簡單的說,就是【行為是人(people)和環境(environment)互動的結果。】

【評論主題】13.以「最大多數人之幸福」為道德判準的是哪個學派的觀點?(A)功利主義(B)快樂主義(C)女性主義(D)行為主義

【評論內容】

題目本身就透露答案了,[最大多數]人之幸福。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義是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

【評論主題】9.「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他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天德。」此為誰云?(A)莊子(B)孔子(C)荀子(D)墨

【評論內容】

這題跟考八股文一樣,正解如下:

(二)養心致誠通於天德

除了用認知心「通於神明,參於天地」之外,荀子還用養心致誠的進路,與天德合一。荀子說: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天德。(《荀子·不苟》)204

荀子說君子用致誠來養心,就沒有其他的事了。然後分為兩條路。一條是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化,也就是說誠心守仁,就能使仁充滿於形體之內,仁充滿於形體之內就能夠神,能夠到達神的境界,就能夠化育萬物了。另一條路是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變,也就是說誠心行義,就能合乎道理,能合乎道理就能夠到達明這種...

【評論主題】155. 柯爾柏格道德發展三個時期的劃分,是以什麼為標準? (A)習俗 (B)人格 (C)驅力 (D)心理

【評論內容】ㄏㄏㄏ   推一個樓上說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