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下列各文句「 」中的詞語,何者為解釋正確的選項?
(A)「松柏後凋於歲寒」是比喻君子敦品尚節,淡泊寡欲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謂人皆有不能忍受貧乏窮困之心
(C)「行己有恥」意謂自己立身行事,須有羞恥之心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意指對人生充滿既苦短又無奈的感慨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00957
統計:A(77),B(6),C(293),D(9),E(0)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用戶】吳小帆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不忍人之心:不忍害人及不忍見人受害之心

【用戶】伶費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語譯:做官時,就憂愁人民的生活;貶謫在外,就憂愁君主施政的得失。句旨:身處江湖卻心懷魏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