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依下文回答第 28 題至第 29 題: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洩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一個古代的作家使讀者隨一個久遠的死者交通;當他讀下去的時候,他開始想像那個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那一類的人。孟子和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都表現過同樣的觀念。
【題組】28 下列何者不是讀書可能產生的情況?
(A)想像古代作家的相貌
(B)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
(C)發洩一些私人的悔恨
(D)成為孟子或是司馬遷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62986
統計:A(53),B(62),C(364),D(3017),E(0)

用户評論

【用戶】徐德霖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可能作者的悔恨同時也引起讀者的共鳴,會有感同身受的可能,可能也會跟著發洩。依我來看,我還是覺得看看孟子和司馬遷的書,自己就成為他們太瞎了,整篇文章也沒有這樣的敘述,D還是錯比較大的。

【用戶】akumo2001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字面上是(一本書的內容)對"他"(指文中所稱之人)發洩一些私人的悔恨...但題目寫的卻是讀書可能產生"發洩一些私人的悔恨"...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讀書的藝術

【用戶】佛劍分說(鐵路事務上榜)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國考也開放置入性行銷就是了,打書費不知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