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四項何者非老子所主張?
(A)守柔
(B)不爭
(C)仁義
(D)無為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99843
統計:A(362),B(50),C(2038),D(9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道德經、老子道德經<若水篇>

用户評論

【用戶】y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請先默誦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結論:老子批評仁義禮

【用戶】y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老子言「守柔」,嘗謂:「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剛。」「道」之所以能循環不息,因為「道」具備了柔弱的特質,故言:「弱者道之用。」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勝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又謂:「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強調以柔制剛,認為「強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謙卑遜讓,以退為進。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謂:「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豁;為天下豁,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意謂人可有雄心壯志,但不可逞強好勝,應抱持柔弱謙下之道,保持質樸本性。老子強調「守柔」,皆因認為除了「道」之外,世間萬物總有沒落的一日。故謂:「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又認為世事難測,故謂:「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老子強調「守柔」,要求人清虛自守,勿剛強好勝,否則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