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秦晉殽之戰)中〈燭之武退秦師〉,其說動秦君之理由,以下何者有誤?
(A)亡鄭陪鄰
(B)晉背秦德
(C)闕秦利晉
(D)鄭國弱小,勝之不武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91958
統計:A(602),B(731),C(595),D(279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曾國藩[原才]、秦晉殽之戰、《金谷酒數》出處(典故)

用户評論

【用戶】孔包子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 翻譯: 燭之武見到秦 穆公,說:「秦和晉圍攻鄭國,鄭國 也知道必要滅亡了。假如滅了鄭國而 對你有益的話,那末麻煩你用兵還值 得。然而隔著晉國而去佔有遙遠的鄭 國為邊邑,你必定知道是難以施行的。既然如此,又何用滅掉鄭國來增加 鄰國的勢力(亡鄭陪鄰)呢?鄰國的國力增加,就 等於你本身的國力被削弱了。假如保 留鄭國,作為秦國東方通路上接待過 客的主人,秦國使臣往來,鄭國可供應他們需要的物資,這對你來說,是 沒有甚麼害處的。況且你曾對晉惠公有恩惠,他答應送你焦、瑕等城邑回報,可是他早上剛渡河返國,晚上便在那裡築起土牆防禦,這是你知道的(晉背秦德)。晉國的野心又怎會有滿足呢?到它 擴展東西面彊界,吞滅鄭國後,...

【用戶】蔡羚羚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原文如下: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用戶】Min Y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有誤...

【用戶】我不知道我素隨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原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圍攻鄭國,因為他對晉國沒禮貌)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年輕不找我,老了才要找我,找別人去吧你)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