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關於文義解釋之敘述,下列何者最正確?
(A)重點在於探求立法者的真意,亦可超過文字可能的意義範圍
(B)在法律當中,同一概念只能有一種意義
(C)法律的文義有時會跟日常生活語言的意義不同
(D)文義解釋不可以包含對於文義的擴張與限縮,應依字典上的意義解釋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14825
統計:A(924),B(128),C(2787),D(694),E(0)

用户評論

【用戶】彭凱文(錄取107年初考一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此為歷史解釋之定義。(B)若某概念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就可能會因為不同的解釋方式而有不同的意義。例如:以前在傳統禮教仍然盛行的時代,男子即使只是碰了女子的手,也算是「猥褻」;但是現在隨處都可以看到泳裝美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允許裸體藝術而不視之為「猥褻」。(C)法律本身是有特殊性的,故其用語無法完全以一般常識來解讀。例如:民法所謂「善意」、「惡意」,係指「不知情」、「知情」而言,非一般所謂道德之「善良」、「邪惡」。(D)為填補法律漏洞,乃允許對於文義有擴張與限縮之解釋。

【用戶】(已上榜)歡迎加入本讀書會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素人破題--體系解析(A)重點在於探求立法者的真意,亦可超過文字可能的意義範圍  ~ 歷史解釋 或  目的解釋皆可---------------補充說明------------------------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都是在探求立法者意旨,差別在於過程的不同,比較題目如下:補充:目的解釋 vs 歷史解釋從整體法律規範目的,來闡明法律規範意旨的解釋技術,稱為:(A)文義解釋(B)歷史解釋(C)目的解釋(D)合憲解釋從立法的過程,來探求法條的意義,亦即藉由立法或修法的資料、立法理由等,來了解法律用詞或法律條文的意義,稱之為:(A)文義解釋(B)歷史解釋(C)體系解釋(D)目的論解釋----------------------------------------------------------------------(B)在法律當中,同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