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劉基《郁離子》:「吳人有養猿於籠十年,憐而放之,亯宿而輒歸,曰:『未遠乎?』舁而舍諸大谷。猿久籠而忘其習,遂無所得食,鳴而死。是以古人慎失業也。」下列孟子對教育的看法,何者與這段文字所要傳達的意涵最接近?
(A)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B)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C)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D)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28249
統計:A(55),B(187),C(38),D(74),E(0)

用户評論

【用戶】iringche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製作車輪、車箱的木匠能把方法傳授給他人,卻不能使他人技藝巧妙。→學問的初步境界可以由老師來傳授,但其進一步的高深境界要依靠自己鑽研領悟,老師無法言傳。(B)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山間小路,只能容下步之處,要是人常走那裡,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是稍隔幾天不走,就會有茅草依舊蔽塞了。現在你的心已被茅草蔽塞住了!→學貴有恆,努力不懈方能有成 (C)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流水這種東西,不注滿了低窪的地方就不會再流的;君子立志於道,不到文章外現的程度,是不會達到聖人的境地→學習應當循序漸進(D)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豐收年成,少年子弟多半懶惰;災荒年成,少年子弟多半橫暴,不是天生資質這樣不同,而是由於外部環境使他們的心有所陷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