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並回答 42-43 題:蛇毒按其毒理機制可分為「出血性毒素」和「神經性毒素」兩大類。出血性毒素除會引起被咬部位的水腫症狀之外,也會傷害組織和肌肉,甚至引起多種內臟器官的出血,導致動物死亡。出血性毒素普遍存在於蝮蛇科的蛇毒內,蝙蝠蛇科除了眼鏡王蛇等例外,較少有此類毒素。神經性毒素的毒理機制主要是與肌肉細胞表面的乙醯膽鹼受器結合,導致神經元透過乙醯膽鹼傳遞給肌肉細胞的收縮訊息無法被接收,致使動物癱瘓,最後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神經性毒素普遍存在於蝙蝠蛇科的蛇毒內,但少數種類的響尾蛇和台灣的龜殼花也含有「神經性毒素」。毒蛇的毒液除了可幫助保護自己之外,也具輔助攝食的功能。毒蛇如果不小心咬到自己或被同種的蛇咬到,是不是也會中毒死亡呢?相關研究的結果顯示,許多蝮蛇科毒蛇的血液內含有可中和自身毒素的成分,而眼鏡蛇位於肌肉細胞表面的乙醯膽鹼受器分子上,則長有突出的醣鏈,可阻止大分子的毒素與受器作用,但不妨礙小分子的乙醯膽鹼與受器結合;在兩種蛇毒的毒理機制高度相似的情況下,有些毒蛇不僅能對自身的蛇毒免疫,也能不受他種蛇毒的危害。然而,實驗結果也顯示,美國的食魚蝮和某些響尾蛇會被自己的毒液毒死,而毒蝮則僅能忍受一定劑量的自身毒液,當毒液量太多時仍會死亡。故從現有的資料看來,毒蛇能否對自身毒液具有免疫作用的情況相當複雜。
【題組】42.下列有關毒蛇能否對蛇毒免疫的敘述,何者錯誤
(A)毒蛇都能對自身的蛇毒免疫
(B)毒蛇不一定能對他種的蛇毒免疫
(C)毒蛇有可能同時對自身和他種的蛇毒免疫
(D)毒蛇有可能同時無法對自身和他種的蛇毒免疫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
統計:A(6),B(0),C(0),D(3),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