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 《論語.里仁》:「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其中「求為可知」的意思,下列何者最接近?
(A)為了得到眾人所知的工作
(B)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賞及許可
(C)希求能得到天下有智慧的人
(D)努力培養能為別人所知的才德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03226
統計:A(10),B(129),C(137),D(654),E(0)

用户評論

【用戶】炎殺黑龍波-感謝摩友已上榜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憂愁自己沒有官位,只憂愁居官辦事,能否建樹利益百姓;不憂愁別人不知道自己,只在乎追求可以為人所知的真才實學,是否具備了!

【用戶】李珮綺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推薦自己和別人想主動認識自己的差別

【用戶】Cheryl (休息中)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孔子說:「不憂愁自己沒有官位,只憂愁居官辦事,能否建樹利益百姓;不憂愁別人不知道自己,只在乎追求可以為人所知的真才實學,是否具備了!」「患」,憂愁的意思。「位」,祿位,就是有了官位。從前書院的院長稱為「山長」,學子讀書大多在山上,例如白鹿洞書院。遠離世俗名利的誘惑,可以培養讀書人的浩然之氣。「立」,立足在官位上,能有所建樹。包括人格的建立、辦好福國利民的事業。「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莫己知」就是「莫知己」,不知道自己的才學。「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學,心中不發牢騷。反而更積極追求真才實學,避開虛名。《論語》以仁義道德為根本,學習孔子之道,切莫離開「仁義」,否則陷入沽名釣譽的迷失中而渾然不覺,豈不可惜!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