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 表面污染物體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55128
統計:A(298),B(1),C(10),D(3),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詞序說:「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時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縣) 已第三年。因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東坡志林》說:「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寫出這樣一首詞來,於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蘇軾<定風波>這一闕詞,展現著在官場被貶謫之後,自己對於生命有更豁達轉化的紓解;雖然心境是也無風雨也無情,但生命的行腳卻承載著既是風又是雨的跡痕。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注釋】1. 莫聽穿林打葉聲:雨點穿林打葉,發出聲響,是客觀存在,說「莫聽」,就有外物不足縈懷之意。2. 吟嘯:呼嘯歌唱。吟詩、長嘯,表示意態閒適。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3. 竹杖芒鞋: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屬於閒人。作者兩年後離開黃州,《初入廬山》詩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謂「我是世間閒客此閒行」(《南歌子》)。芒鞵:草鞋。芒草編織的草鞋。鞵,同鞋。 4. 一簑煙雨任平生:披著簑衣在風雨裏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大難之後,舒懷之語。5. 簑:ㄙㄨㄛ用草或棕櫚葉做成的雨衣,以前農...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語譯】 不要管那穿過濃密樹林敲打樹葉的雨聲,何不一面唱歌,一面慢慢的散步呢!一根竹杖、一雙草鞋,比騎著馬兒還要輕快。大雨又有什麼好怕的?穿起了簑衣,在煙雨茫茫裡,照樣可以像平常一樣的來去自如。寒冷的春風吹醒了我的酒意,有些微的寒意。這時遠方山頭上的落日已代替了煙雨,出來迎接我了。回想過去那又是風、又是雨的地方;現在風沒有了,雨沒有了,甚至連晴天也沒有了,而我也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