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東海之魚名曰鰈,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達。北方有獸名曰婁,更食而更視,不相得不能飽。南方有鳥名曰鶼,比翼而飛,不相得不能舉。(《韓詩外傳‧卷五‧第二十六章》)這段文字說明甚麼道理?
(A)知音難得,同類相求
(B)協同合作,克服障礙
(C)借力使力,左右逢源
(D)發揮能力,利用厚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09091
統計:A(16),B(89),C(1),D(4),E(0)

用户評論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韓詩外傳‧卷五‧ 第二十六章》) 東海之魚名曰鰈,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達。北方有獸名曰婁,更食而更視,不相得不能飽。南方有鳥名曰鶼,比翼而飛,不相得不能舉。協同合作,克服障礙

【用戶】【占卜】模擬Morni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東海之魚,名曰鰈,比目而行。「鰈」,音蝶,是比目魚的一種。比目魚的兩隻眼同在一側,也有的說它隻有一隻眼,隻有一側有眼,兩條魚相合在一起才能夠在水中遊。比目魚有這個特征,故此它們互相藉助對方的眼睛才能夠順利地遊動。北方有獸,名曰婁,更食更候。北方有一種獸,名字叫婁。婁有什麼特點呢?「更食更候」,「更」是輪流、交替,「候」是放哨,就是它們輪流吃食、輪流放哨。南方有鳥,名曰鶼,比翼而飛。「鶼」,音兼,是比翼鳥。《爾雅·釋地》上說:「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在南方有一種比翼鳥,不並列在一起就不能飛翔,它的名字叫鶼鶼。這種鳥它們兩隻互相配合在一起才能夠飛翔。夫鳥獸魚猶知假,而況萬乘之主乎?鳥、獸、魚都知道互相憑借、互相依靠,更何況是治理一個大國的君主呢?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韓詩外傳‧卷五‧ 第二十六章》) 東海之魚名曰鰈,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達。北方有獸名曰婁,更食而更視,不相得不能飽。南方有鳥名曰鶼,比翼而飛,不相得不能舉。協同合作,克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