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一位藝術家說道:之前有位小學徒在自己的工作室作畫,他離開沒多久,就收到自己在海外合作的畫廊寄來的一封郵件。a上面提到他們收到一封自我推鑑信,乍看以為是藝術家他的新作圖檔,但仔細一瞧,郵件的署名根本不是藝術家本人,而是一位陌生人。這位陌生人寫到: 「您們合作的這位藝術家作品市場價位太高,您們可以考慮我的……」這家畫廊把郵件轉寄給藝術家,他在驚恐未定之餘,努力地看著這極為熟悉卻又陌生的圖像,才發現這跟自己很像卻不是出自自己之手的畫,上頭還清楚落著署名,那不就是曾在自己工作室的小學徒嗎?接著,b他又陸續收到自己在國外收藏家的來信,郵件上的內容如出一徹。後來,他也開始注意到畫廊明目張膽地登出廣告,上方確實是他的作品;下半則是那位小學徒畫得一模一樣的仿作。藝術家也善意地到畫廊詢問,只是畫廊□□□□地答說:「這些畫的署名不是出自你,它們充其量只是畫得跟你很像的作品罷了!」然這些風格極端酷似的畫,落的是不同名字的款,上頭根本沒有仿哪位藝術家的名字,這與世俗所談的假畫,界定上是不相同。因為,如果是假畫,通常會連同署名都會造假。就律師的專業評斷,此種行為確實構成可議之處。因為,它們與一般沒有署名卻畫得像某位藝術家作品的行畫,係兩種不同情況。行畫沒有落款,消費者在購買行為的當下,很清楚知道這不是藝術名家的作品。但這位藝術家遭遇到的事,則是畫不僅畫得像,而且有他人的署名,這樣不僅混淆了市場已建立的認知,且是一種蓄意的行為。c我因為兩相比較過原畫與仿畫,那種驚嚇確實有點令人不知所錯。只是,我不太明白這個市場在無法明訂法令的限制下,難道連起碼的道德規範也被踐踏?如果高掛招牌的畫廊對這樣的行為都能進行價值的混淆,那藝術到底只是一種商品?還是名為文化的資產?這種毫不亞於黑心商品殺傷力的仿畫,難道應該被放任?藝術產業連這點底線都不設了嗎?d反觀日本的藝術產業,尤其是畫廊,存在著分明的輩分,多年來始終被恪守;韓國的畫廊也有很明顯的階級,這倒不是在鼓勵階級意識。只是,台灣與大陸的畫廊產業,壓根不講究這個,更缺乏社會賦予的無形約束力,相對就會坐大脫軌行徑而被合理化。日子久了,社會成本不會出現虧損嗎?我真不懂…… ─改寫自網路文章
【題組】37.依據本文,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是?
(A)藝術界的師徒制正隨著社會變遷而逐漸崩解
(B)批判無法接受現今市場裡仿畫的人是老古板
(C)思考如何做人的倫理比學會做畫技術更重要
(D)擔憂消費者藝術欣賞的價值觀被仿畫所混淆。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