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下列言語皆出自〈孔乙己〉一文,哪一段的描寫與孔乙己的綽號最有關係
(A)孔乙己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B)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
(C)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D)孔乙己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27273
統計:A(13),B(7),C(33),D(47),E(0)

用户評論

【用戶】j1590462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  聽人家背地裏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喫。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鈔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裏,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眞認識字麼?」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着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用戶】lovely110069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孔乙己》是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小說,也是該篇小說的主人公。這篇小說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孔乙己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缺乏實際技能,只會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幾種寫法[1]」這樣的迂腐「知識」。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裡人們嘲笑的對象,後來因為偷書而被打斷了腿。根據小說的內容,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小說暴露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科舉制度製造了大量只懂鑽故紙堆,沒有實際營生技能的讀書人。小說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形象,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該作品在現今社會也有意義,現今社會的通識教育、應試教育也製造了大量只懂鑽故紙堆,沒有實際營生技能的讀書人。維基

【用戶】努力不懈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D)孔乙己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 文中敘述綽號由來:因爲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裏,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