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有關文句意涵的詮釋,下列何者正確?
(A)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重舉一反三
(B)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學應循序漸進
(C)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學貴探本究源
(D)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學宜另闢蹊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1037
統計:A(68),B(412),C(79),D(38),E(0)

用户評論

【用戶】SAY衝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A)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知學習,卻不去思考所學的道理,那還是等於一無所知;而單憑空想,卻不去實地學習,也是得不到正確的學問。(B)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言水有本不竭,無本則涸,喻學應務本。(C)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指孔子勉人為學要勤勞不要半途而廢(D)「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常常行走,就會變成一條大路﹔如果隔一段時間不去走,茅草就又會把它塞住了。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實(2)者有矣夫!」 (《論語・子罕第九》)【註釋】(1) 秀:稻、麥等莊稼吐穗揚花叫秀。(2) 實:結成果實。【語譯】孔子說:「禾苗成長后而不能吐穗開花的情況是有的;吐穗開花而不結果實的情況也有。」【研析】孔子以莊稼的生長、開花到結果來勉人精進不懈。不論在進德或修業之事上都該要有始有終,堅持到底。否則,半途而廢,功敗垂成,終究是人生的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