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教育部發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強調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的目標在讓中小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瞭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度,培育具備四項目標之國際化人才,此四項分別是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及
(A) 批判思考能力
(B) 多元化能力
(C) 愛與關懷
(D) 全球責任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66667
統計:A(24),B(32),C(10),D(182),E(0)

用户評論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中小學國際教育的目標在讓中小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瞭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度,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 (一)國家認同   國際教育應從認識自我文化出發,讓學生具有本土意識與愛國情操。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學校能透過國際文化的對照,教導學生深入了解自我文化的特質,認識臺灣特殊的歷史定位,體認國家在國際社會的特殊處境,並喚醒國家意識,正視自己對國家的責任。 (二)國際素養   國際教育應循序漸進,讓學生從外語、文化及相關全球議題的學習中,產生具有國家主體的國際意識。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學校能透過國際面向課程與國際交流活動,教導中小學生理解、尊重與欣賞不同...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國家認同丶國際素養丶全球競合力丶全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