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在某五個地區,其某年每月之交通肇事死亡件數資料統計結果如下表:(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題組】⑴請判定此資料呈何種分配?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58392
統計:A(164),B(403),C(155),D(118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德瑞克森(H.G.Frederickson)五種模式

用户評論

【用戶】Dione Yeh

【年級】小四上

【評論內容】傅德瑞克森(H. Frederickson)公共的對象包含:1。利益團體(政治多元論)2。理性自利的消費者3。代議士4。顧客(NPM觀點)5。公民(NPA、行政政治合一觀點)

【用戶】龜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公共利益所指「公共」的對象為何,根據學者傅德瑞克森(H. Frederickson)的見解,下列所述各項何者為非?(A)「公共」的對象就是利益團體 ~正確。(B)「公共」的對象就是民意代表與民選行政首長 ~正確。(C)「公共」的對象就是行政人員服務或管制的個人與團體 ~正確。(D)「公共」的對象就是大眾媒體反映的輿論 ~錯誤。~解析 :一、傅德瑞克森 ( Frederickson ) 認為「人為公共行政」具「公共性」,其中「公共對象」包含「五種模式」:(一)「多元團體模式」: 指「利益團體」。(二)「公共選擇模式」: 指「政府功能」的「消費者。(三)「代議政治模式」: 指「民選首長」及「民意代表」。(四)「服務顧客模式」: 指得到「第一線行政人員」服務或管制的「個人」及「團體」。(五)「公民資格模式」: 指具有「知識」又肯「參與公共事務」之「公民」。

【用戶】龜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精修 (一) :傅德瑞克森 ( Frederickson ) 的「五種模式」:一、「多元團體模式」: (一) 由「團體」的「角度」的「觀點」。(二) 「公共對象」→「利益團體」。(三)「缺失」:1.「忽略弱勢團體」( 每個「團體」的「影響力」不同 )。2.「各個團體利益」≠「整體性」的「公共利益」( 意即「部分之和」≠「整體利益」) 。二、「公共選擇模式」: (一) 由「個人」的「角度」的「觀點」→ 認為「人」是「理性」、「自利」。(二)「公共對象」→「政府功能」的「消費者」。(三) 應用「市場經濟學」來做「分析」。(四)「政府」應提供「穩定的環境」使每一個人「盡其所能」,「各取所需」。(五)「缺失」:1.「規範性負效果」→ 認為「人」是「自利」的 (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