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人,經常是很難滿足的。在這山,望著那山高。羨慕別人所擁有的一切,卻很少能珍惜自己手中所有 的。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而能不改其樂;孔子視富貴如浮雲,樂以忘憂,竟不知老之將至。 他們之所以能樂在其中,是由於有顆知足的心,天地因而更加遼闊了起來。快樂是一種感覺,它來自 心靈的充實,卻未必得自物質的豐裕。所以,我們看見有人儘管窮困,但樂觀進取,笑口常開;有人 富可敵國,卻坐擁愁城,與快樂絕緣。問題就在他能否知足了。知足,竟是快樂的泉源呢!(琹涵 《忘憂谷•知足》)根據本文敘述,作者認為知足的人可以得到快樂,其原因不包括:
(A)知足的人安貧樂道,追求心靈成長
(B)知足的人心胸遼闊,天地因而更寬
(C)知足的人樂觀進取,總是笑口常開
(D)知足的人樂於助人,享受精神快樂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46386
統計:A(303),B(191),C(169),D(3653),E(0)

用户評論

【用戶】zoe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知足的人安貧樂道,追求心靈成長 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而能不改其樂 (B)知足的人心胸遼闊,天地因而更寬 是由於有顆知足的心,天地因而更加遼闊了起來 (C)知足的人樂觀進取,總是笑口常開 我們看見有人儘管窮困,但樂觀進取,笑口常開 (D)知足的人樂於助人,享受精神快樂

【用戶】熊熊寳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多謝提醒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國學詞語總彙複選題37 處於貧困的境地,仍以堅守正道為樂,這是儒家所提倡的立身處世的態度。下列文句何者符合這種「安貧樂 道」的思想? (A)強本節用,則天不能貧 (B)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C)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D)勿慕富與貴,勿憂賤與貧;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云 (E)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3 年 - 103年地方五等-五等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18337答案:C,D,E 難度:簡單15 下列選項,何者非僅稱美顏回? (A)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B)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C)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15 「有人問我:『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到底要不要跟別人一爭長短?賺錢不是愈多愈好嗎?』我常常舉出 這個例子:有一棵大松樹,生來蒼勁挺拔,有一天忽然看見山坡上的杜鵑好漂亮,非常羨慕杜鵑的搖曳 生姿。它想:『我去跟杜鵑爭豔一下,我要做杜鵑!』但問題是—它作得了杜鵑嗎?」根據作者的想法, 「生活的目的」最應該是: (A)瞭解自我,成就自己 (B)成家立業,出人頭地 (C)累積財富,愜意生活 (D)見賢思齊,追求進步 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5 年 - 105年關務特考五等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49948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40 「人常常覺得生命裡有那麼多遺憾,大概是因為不知道放棄,忙著占有、占有、再占有,一路抓,一路丟,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