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15 為題組)信安縣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題組】14. 根據上述文字,王質碰到的「童子」數人是:
(A) 牧童
(B) 頑童
(C) 書僮
(D) 仙童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26027
統計:A(6),B(6),C(7),D(53),E(0)

用户評論

【用戶】ʕ•ٹ•ʔ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信安有一個石室山。晉朝時,王質去伐木。到的時候,看見數個童子下棋而唱歌。質去聽。童子給質一個東西,像是棗核。質把它含著,不覺得飢餓。過了一會,童子說:為何不回去,質起身,看見斧頭都爛盡,往回走,沒看見當時的人。 柯:斧柄.斧柄都爛光了,表時間之久遠 既:已經.表示動作已經完成(時間副詞) 既歸:回到家之後,再也見不到與他同一時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