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最常被拿來做為推動融合教育的理論是:
(A)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B)Vygotsky 的社會建構論
(C)Maslow 的需求理論
(D) Piaget的建構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3888
統計:A(108),B(1109),C(82),D(23),E(0)

用户評論

【用戶】蕭婷瑜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壹、融合教育的意義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意義是將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同儕放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它強調提供身心障礙兒童一正常化的教育環境,而非隔離的環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併為一個系統。貳、融合教育的信念融合教育的信念是基於:所有的學生有權在他們所居住的地區接受免費的公共教育,即使對於障礙兒童。學校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容納他們於普通班接受指導;其次學校和孩子的父母合作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IEP),IEP可能包含其他相關的服務,提供適當的機會使孩子能達成所預期的學習目標。(BY網路)維果斯基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要義:(一)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二)...

【用戶】Hsu Jea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維高斯基的理論也影響著動態評量,而動態評量中教師以{測驗-教學-再測驗}的型式,也類同於特教的{評量-教學-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