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7.下列何種病原之致病機轉與其產生之神經毒素最為有關?
(A)梨型鞭毛蟲(Giardia lamblia)
(B)傷寒桿菌(Salmonella typhi)
(C)志賀氏桿菌(Shigella spp.)
(D)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76033
統計:A(2),B(7),C(21),D(212),E(0)

用户評論

【用戶】PPMTPASS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破傷風梭菌能產生強烈的外毒素,即破傷風痙攣毒素(tetanospasmin)。破傷風毒痙攣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為蛋白質,由十餘種氨基酸組成不耐熱,可被腸道蛋白酶破壞,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破傷風痙攣毒素進入神經末梢,沿著神經軸索神經纖維的間隙進入逆行向上到達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細胞,與抑制性神經元結合,阻斷抑制性神經元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使肌體的屈肌,伸肌,呼吸肌同時興奮,出現破傷風所特有的肌肉痙攣,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張。

【用戶】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C.tetani- -glycine&GABA -痙攣性癱瘓

【用戶】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C.botulinum- -ACh -鬆弛性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