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有國之恥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發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復遺其冠!」或曰:管仲雪桓公之恥於小人,而生桓公之恥於君子矣。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論囹圄而出薄罪,非義也,不可以雪恥;使之而義也。桓公宿義,須遺冠而後行之,則是桓公行義非為遺冠也?是雖雪遺冠之恥於小人,而亦生遺義之恥於君子矣。(《韓非子.難二》)閱讀上文選出下列對齊桓公最適當的描述:
(A)君子過則勿憚改
(B)反身而誠,強恕而行
(C)沽名干譽,適得其反
(D)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17021
統計:A(249),B(219),C(1189),D(270),E(0)

用户評論

【用戶】李冠毅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齊桓公喝酒喝醉後,丟了帽子,他覺得丟人,三天不去上朝。管仲說:“這是做國君的恥辱,您何不用搞好政事來洗刷它呢?”桓公說:“您的意見多麽好啊!”于是開倉販濟貧苦的人,審查囚犯放掉輕罪的人。過了三天,民衆就唱道:“桓公爲什麽不再丟失帽子呢!”   有人說:管仲在小人中洗刷了桓公的恥辱,卻在君子中滋長了桓公的恥辱。假使桓公開倉赈濟貧苦的人,審查囚犯放掉輕罪的人,不合乎義的話,就不能洗刷恥辱;假使這樣做是合乎義的,桓公不及時去做,而要等到丟了帽子才去做,那麽桓公的行義豈不是爲的丟了帽子?這樣說來,即使在小人中洗刷了丟帽的恥辱,卻又在君子中滋長了失義的恥辱。況且開倉赈濟窮人,這是賞賜無功的人;審查囚犯放掉輕罪的人,這不是懲罰有罪的人。賞賜無功的人,民衆就會僥幸地希望從君主那裏獲得意外的賞賜;不懲罰有罪的人,民衆不受懲罰就容易爲非作歹。這是國家混亂的根源,怎能用來洗刷恥辱呢?(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用戶】Lin Pj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囹圄ㄌㄧㄥˊ ㄩˇ

【用戶】Peter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唉! 不過遺失了帽子, 有必要小題大作嗎? 不符合  比例原則, 還是藉此  小題大作, 沽名釣譽謹為愚見. 

【用戶】Hu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A)君子過則勿憚改:有錯誤不要怕改正(B)反身而誠,強恕而行:反省自身,盡力推行恕道(C)沽名干譽,適得其反:利用手段求取名譽,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D)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人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小節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