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 《漢晉春秋》記載劉禪降魏後,被安置在洛陽。某日司馬昭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地?劉禪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劉禪如此回答是為了:
(A) 避免被遣送回蜀
(B) 留下智慧的名聲
(C) 減輕統治者疑心
(D) 安撫舊臣的哀戚

參考答案

答案:A,C
難度:困難0.323178
統計:A(569),B(64),C(1638),D(160),E(7)

用户評論

【用戶】Michael Chu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C是可以的,阿斗是三國演義給人的形象,現在史家新的見解,就是C的看法,正史上的劉禪可不是什麼笨蛋,他可是三國在位時間相當長的君王

【用戶】蒜精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劉禪並不蠢,只是平庸,治國跟古代大部分君王的水準相當

【用戶】a178885886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在下提供不同看法。先不論正史、野史、三國誌、三國演義如此是說,根據題旨溯本追源,才會比較切合題目所問,『「此間樂,不思蜀」』!先不論劉禪的性格會如何回答,只就這句來看,『因為這裡很快樂,所以不會思念祖國。』單就只看題目所問,而不考慮其他情狀,我想A會比較符合,以單選題來說,我的順序是AB=C=D。但若以複選題來說,ABCD都能為正解!其實BCD是假設落入敵人之手時,ㄧ般正常人會回答模式,若將劉禪的「人物性格」考慮進來,仍然認為選A會比較符合!而BCD皆為輔助答案!當然了!因為選項是這樣設計的,就會給人一種比較主觀的認定,就命題者來說,他認為A和C比較符合他想出題的意思;就考生來說,那就因人而異了!所以,我認為這題目收尾收的不夠好,不應該出現這種過於主觀的選項2種以上,應該站在客觀的立場來出題(也就是站在任何人的立場來看選項,大多數的人都會認定4個裡面,只有一個會是正解!),而且選項不該有這個感覺也可以,那個感覺也可以的狀況。以上,個人愚見0.0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劉禪】【阿斗】【司馬昭】【樂不思蜀】10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 前。」據詩意判斷詩中所歌詠之人物是: (A)曹操 (B)劉備 (C)孫權 (D)諸葛亮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4 年 - 五等錄事-國文#24739答案:B難度:簡單12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固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下列選項的父子關係,何者與本詩所述的內容最相近? (A)班彪與班固 (B)劉備與劉禪 (C)曹操與曹植 (D)蘇洵與蘇轍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3 年 - 1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