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二,根據下列文章回答39-40題】「印痕」,又稱為「銘印、印記、印跡」。在動物行為學中指的是一種學習模式。通常在一段短暫的時期(敏感時期),環境刺激會長久植入個體並改變其行為,看來就好像先天的行為一樣,但仍是經過經驗、學習,由關鍵的刺激形成的現象。印痕一般常指幼小的動物出生後會固定了牠的第一個學習到的視覺、聽覺或觸覺經驗,永留腦中不易消失,此後並跟隨該目標、對象,自然界中通常是自己的父母親。以後的行為,無論是模仿、或是對聲音、顏色及形象等刺激所產生的反應,無不以這個第一印象為範例。奧地利科學家勞倫茲發現動物於幼年接受一次或數次刺激,會對往後的行為產生影響,例如:灰雁幼鳥會透過視、聽等感官刺激,學習辨識親鳥,並隨之行走。根據勞倫茲的研究結果,小灰雁們只要所看見物體具有某種特殊條件(例如母灰雁的叫聲),無論是人類、模型或不同種的灰雁,都會被幼鳥當成是印痕的對象。除了灰雁外,其他動物也有印痕行為,例如鮭魚可藉由嗅覺的印痕定位出生地,因而從海洋洄游到其孵化、成長的上游溪流中產卵。
【題組】39.關於印痕行為下列何者正確?
(A)為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
(B)目前僅發現鳥類才會有印痕行為
(C)印痕是動物出生後受到感官刺激產生的行為
(D)只有會動的物體才會刺激幼雁產生印痕行為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