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 傅統先〈人格之發展〉:「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所以孔子對他非常景佩,不絕的贊揚說:『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孟子稱孔子為『聖之時者也』,也是這個道理。」下列各選項,何者與上文意思不同?
(A)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B) 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
(C)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
(D)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83178
統計:A(17),B(41),C(12),D(19),E(0)

用户評論

【用戶】aliceheh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A)可以一起研究學問的人,未必可以走向同一條道路;可以走同一條道路的人,未必可以在這個領域上有成就;可以在這個領域上成就的人,未必可以和他一同權衡實事的做為。                     修道的過程如顏回所說的「博我以文」就是「學」,可以共學的人如孔子弟子三千,何其多,都是共學者。「約之以禮」就是「適道」,共學的人未必願意肯「約之以禮」—非禮勿視、聽、言、動,這是要戰戰兢兢、二六時中,如果是為作官發財而求學的人,不會接受這樣的教育。到「如有所立」,已經是修得很好了,可是還要能夠隨時通權達變,無事則靜—中、有事則應—和,才叫中庸之道,所以顏回說是「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因為這個境界是究竟涅槃,是聖人的境界,遇到無道的時候,還得要「其愚不可及也」,不是可以與人商量的。來源:http://blog.xuite.net/tanshannw/wretch/116667894-子罕九-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