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如果教學上採用全語言(whole language)教學觀,那麼教師應該不會使用下列哪一種教學方式?
(A)幫助學生注意語句、情感、語調等面向。
(B)注重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之統整訓練。
(C)採取由下而上(bottom-up)的學習模式。
(D)強調使用真實自然的語言來教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26316
統計:A(3),B(6),C(10),D(0),E(0)

用户評論

【用戶】Peiyi Hu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1.由上而下:強調先備知識及經驗、閱讀策略、預測能力,較不重視解碼及拼音(整體→部分)如全語言教學2.由下而上:從字、詞、句、段落至全文;閱讀的必要成分為文章中的文字,強調解碼,如注音、生字新詞、筆畫、筆順、部首的教學(部分→整體)3.交互作用:結合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認為兼顧閱讀的解碼技能和真實情境,同時處理高階(ex.文意)與低階(ex.拼字)知識。4.循環作用:閱讀理解為一循環的過程,閱讀者對所看到的文字會產生解釋,這項解釋會對下一個字有期望,而期望又與下一個字結合且產生命題,然後再統整段落的所有命題進而推理文意。簡單來說就是*由上而下的模式-閱讀者是主角*由下而上的模式-閱讀材料是主角*交互模式-閱讀者與材料一樣重要*循環模式-解釋字義→形成概念→統整

【用戶】Hu Peiyi Chen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1.由上而下:強調先備知識及經驗、閱讀策略、預測能力,較不重視解碼及拼音(整體→部分)如全語言教學2.由下而上:從字、詞、句、段落至全文;閱讀的必要成分為文章中的文字,強調解碼,如注音、生字新詞、筆畫、筆順、部首的教學(部分→整體)3.交互作用:結合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認為兼顧閱讀的解碼技能和真實情境,同時處理高階(ex.文意)與低階(ex.拼字)知識。4.循環作用:閱讀理解為一循環的過程,閱讀者對所看到的文字會產生解釋,這項解釋會對下一個字有期望,而期望又與下一個字結合且產生命題,然後再統整段落的所有命題進而推理文意。簡單來說就是*由上而下的模式-閱讀者是主角*由下而上的模式-閱讀材料是主角*交互模式-閱讀者與材料一樣重要*循環模式-解釋字義→形成概念→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