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進行歷史研究時,研究者應注意所蒐集史料的真偽鑑定工作。若研究者由史料的用語、文體、風格與寫作時間等進行檢核,其作法屬於何種鑑定?
(A) 內部鑑定
(B) 外部鑑定
(C) 效度鑑定
(D) 客觀度鑑定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36581
統計:A(2721),B(632),C(450),D(51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研究者的工作

用户評論

【用戶】甄古錐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二)史料的鑑定  歷史研究蒐集得到的史料,如值得採信或可用的部份,便可稱之為歷史的證據(historical evidence),欲獲得歷史的證據,須經過內部鑑定(internal criticism)與外部鑑定(external criticism)的歷程。1、外部鑑定  外部鑑定旨在確立遺物或文件的效度,即在於回答以下的問題:文件或遺物的真偽(authenticity)或真實性(genuineness)如何?著重在資料的外在形式而不在鑑定資料所陳述的內容,所以通常注意的問題在於:資料是誰寫的;資料在什麼時候發現的?撰寫的目的何在?資料是原作或是修訂版?資料是否曾經過刪改?為此,常要利用它種資料來進行反證以辨別真假,或利用旁證資料來證明其真實性,有時還要利用化學檢定,依...

【用戶】蔡宜真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所以......答案是外在,還是內在呢?

【用戶】蔡宜真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查了一些定義。外在鑑定在於史料的真偽。內在鑑定是內容的可靠性和意義。

【用戶】今年必上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題幹: 研究者應注意所蒐集史料的真偽鑑定工作。..... 外部若研究者由史料的用語、文體、風格與寫作時間等進行檢核,其作法屬於何種鑑定....內部答案內外部鑑定都對,送分題這題爭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