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以下對團體中的「代罪羔羊」(scapegoat)的敘述,何者有誤?
(A)團體中行為特出的成員可能被團體其他成員視為偏差行為(deviance),而被當成代罪羔羊
(B)被當成代罪羔羊者通常會出現負向感受(negative feelings)
(C)代罪羔羊人物往往是團體衝突時的攻擊目標
(D)遇到團體中有特殊偏差人物時,不宜再引進另一個特質相似的新成員,以免增加他們形成次團體(sub-group)的機會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陳睿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考古題及猜測不能選D的原因代罪羔羊特定的...

【用戶】Apple Chen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代罪羔羊(Scapegoating):當團體處於一個不成熟的階段時,團體成員都會面臨著不安全的壓力,而團體成員這種不安全的壓力,往往會共同投射到某一個與大家特質差異較多的成員身上,所以這一位成員表達出與大家不同的意見時,其他人便會共同指責他的錯誤,並認為團體的問題,都是他所引起的。也就是說,這個特定的成員承擔了所有團體的錯誤與壓力,變成團體問題的代罪羔羊。在一個不穩定不安全的團體中,經常會出現代罪羔羊的現象,如果團體中沒辦法去面對處理此現象,甚至,讓此現象持續或擴大發展,經常會發生團體分裂或擔任代罪羔羊者就離開了團體。然而,團體的問題並不會因此代罪羔羊的離開就改善,下一次將會有另一個人來擔任代罪羔羊。所以...